溝通應遵循的一般原則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2.07W人 

溝通應遵循的一般原則有哪些,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當中,人與人能夠友好的交流溝通是很重要的,不僅能讓對方明白自己的表達,還能提升信任,那溝通應遵循的一般原則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溝通應遵循的一般原則有哪些1

第一,恪守目的。

交談的目的無外乎以下幾點:向對方請教某個問題或尋求幫助;勸告對方改正某項缺點;安排對方完成某項工作;瞭解對方對某件事情或某個觀點的看法等。因此,交談時要守住核心目的進行,避免東拉西扯。只有核心目的明確,問題越談越清,道理越談越明,心情越談越舒暢的交談,纔是一次真正成功的交談。

溝通應遵循的一般原則有哪些

第二,以誠相見。

交談時開誠佈公,最忌諱“口是心非”與“心是口飛”。口是心非,包括說謊、引誘、欺騙。如果交談時有這種動機,不但不能達到目的,還會爲自己在將來辦事、謀業設下陷阱。所謂“心是口非”就是有好心腸沒有好的表達方式,“刀子嘴、豆腐心”指的就是這類人。“心是口非”在親朋好友交談中較爲常見,家庭成員中的此類對話更是司空見慣,這種在交談中由於語言不當引起的不快或者誤解的例子隨處可見。

第三,求同存異。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有一種自以爲是的心理,認爲自己的想法比別人的高明,習慣於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這種“說服欲”在交談中不知不覺地膨脹起來,表現爲不尊重對方的意見,非讓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才罷休。這種想法不但錯誤而且危害頗深。無論是志同道合的好友,還是工作中的合作伙伴,在思想認識上以及對事物的理解上總是有差別的。如果兩個人的想法總是一模一樣,那麼,這個人又何談存在的價值。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也沒有意見完全相同的兩個人。

第四,控制情緒。

交談時禮貌謙和、有理有節,如果表現出爭強好勝就不利於談話的進行了。而且如果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把交談變爲爭辯,爭辯發展爲擡、鑽牛角尖,最終導致強詞奪理,甚至是人身攻擊,就不能達到交流感情、溝通信息的目的。有的人性格急躁,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抓住別人的一點過錯、短處不放,不停地數落埋怨,如此一來,引起對方的反感和抵抗,不但破壞了交談的氛圍,還會導致關係的惡化。談話時,得容人處且容人,是愉快交談要遵守的原則。

第五,適可而止。

俗話說,“情人也沒有說不完的話題”,無論多麼美妙動聽的談話,總有終結的時候。“鶴脛雖長,斷之則悲;堯脛雖短,續之則憂。”交談更應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尤其是惜時如金的現實社會,馬拉松式的交談,不但讓人感到乏味,也浪費寶貴的時間。嘮嘮叨叨、軟磨硬泡、廢話連篇的交談,無疑是在製造痛苦。尤其是當一方情緒不佳,身體不適時,更應該及早關閉話匣子。否則,只能製造麻煩和不快,影響彼此的關係。像個“饒舌婦”一樣交談的人,恐怕會讓人避之不及吧。

溝通應遵循的一般原則有哪些2

溝通的六大基本原則有哪些

一、最小共識原則

最小共識原則,是指在溝通中,應當儘可能少地默認對方已經與自己意識或潛意識中的認知達成共識,除非有充足的理由支持這一點。通俗來講,就是儘可能少地默認對方知道自己所知道的東西,除非對方的.表現已經足以令你這樣認爲。

我們在溝通中,經常會發現有些人認爲“知道它天經地義”的“常識”,其它人並不知道。我們的論述,都是從已知的事實出發,經過我們的推理,得出進一步的結論。而如果對方乾脆就不知道我們推理起點的事實,自然就無法評判我們的推理是否有效。

例如,一個醫學專業的學生可能會認爲,鹽分攝入過多易導致高血壓是再明顯不過的“常識”,然而他的父母可能並不知道這一點。因此,如果他直接對他的父母說“吃鹹菜容易導致高血壓”,他的父母可能完全不知道他這句話從何而來,就不構成有效的溝通。他應該首先向他的父母說明,鹽分攝入過多易導致高血壓,之後再說明因爲鹹菜的鹽分含量比較高,因此吃鹹菜容易導致高血壓,這纔是有效的溝通。當然,如果平時他的父母的表現就足以證明他們知道(而非僅僅這個學生認爲他們知道)這個大前提,就可以不必贅述,此謂“有充足的理由支持這一點”。

溝通應遵循的一般原則有哪些 第2張

二、明確定義原則

明確定義原則,是指在溝通中,應當將模糊的詞語定義具體化。通俗來講,就是如果遇到比較容易出現指代不明的詞語,事先將它的內涵與外延闡述清楚。

漢語是非常博大精深的,一個詞語可能有多種含義,這對於溝通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如果討論了一溜十三招,最後卻發現二者討論的根本不是一個東西,豈不浪費了大量時間,也不構成有效的溝通。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事先明確定義。

容易出現定義模糊的詞主要是帶有評價性質的詞,包括形容詞與部分名詞等。特別是一些非正規的詞語,例如某個原本表示男性身體某部位的字,現在可以用來形容人厲害、囂張等等。如果討論某個人是否可以被這個字來形容,甲認爲這個字表示的是厲害的意思,因此給出了很多關於這個人很厲害的論據;而乙卻認爲這個字表示的是囂張的意思,因此給出了很多關於這個人不囂張的論據,無異於雞同鴨講、對牛彈琴。如果在討論之前,就明確了該字的定義,就可以避免這場無效的溝通。

順便說一句,討論某個名詞是否能夠被用某個形容詞來形容,往往難以構成有效的溝通。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種評價性質的論斷是最難以達成共識的,往往還會產生矛盾,因此筆者通常不會在溝通中輕易做出評價性質的陳述。一般而言,與動詞相關的“是否應該做什麼”類溝通,是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

三、充足理由原則

充足理由原則,是指在溝通中,對所有給出的論述和提議,應當有充足的理由支持。充足理由律是邏輯學的四大基本定律之一,概括來講就是“無無因之果,無無果之因”,這也是有效的溝通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原則。

我們接受一個論述,是因爲它說服了我們;我們支持一個提議,是因爲它的利大於弊。在溝通中,若想讓對方接受你的觀點、遵從你的建議,你就應該將其理由、利弊進行充分地說明,然後對方針對你的理由、利弊中與其認知不符的地方與你進行討論,從而構成有效的溝通。如果不給出任何理由,只說諸如“A就(不)是B”,“我就(不)要XXX”這類的話,顯然無法構成有效的溝通。

四、高建設性原則

高建設性原則,是指在溝通中,如拒絕對方的提議,應當給出替代方案,使溝通具備高度的建設性。

很少有計劃能夠做到十全十美,往往現實中的決議都是多方博弈妥協的`結果。在拒絕提議時,如果只是說不,卻沒有給出任何替代方案,就會導致溝通不具備建設性,從而無法成爲有效的溝通。我們都見過只會說不的人,不論你提出什麼建議,對方都是拒絕,幾次之後你就會失去耐心,只想問“那你說怎麼辦”,這就是溝通不具備建設性的例子。

有些時候,可能一時之間也無法想到替代方案,這時候比起直接說“不”,不如說“這個方案還是在XXX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我暫時也沒有想到替代的方案,接下來我們討論一下如何儘可能解決這些問題吧”,這纔是有效的溝通該有的樣子——畢竟很多情況下我們不需要最好的方案,我們只需要一個最不壞的方案。

五、聚焦核心原則

聚焦核心原則,是指在溝通中,所有的論述應當聚焦於核心問題,而非某些細枝末節的內容。

溝通之中應該論述嚴密,但我們每個人都無法保證永遠不出現紕漏。當對方出現紕漏時,我們該做的是指出紕漏之後繼續聚焦於核心問題,而非在細枝末節上說個沒完,與對方糾纏不休。溝通不是辯論賽,它的爲了解決問題的(不像辯論賽一般不能解決問題,往往是賽後雙方更加堅信自己的觀點)。

現在網絡上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詞,叫作“槓精”,其主要表現之一就是在細枝末節上喋喋不休,最後可能都忘記了原本討論的是什麼問題了。若想進行有效的溝通,絕不能成爲這種“槓精”。

六、人事分離原則

人事分離原則,是指在溝通中,應當完全聚焦於溝通的事情,而非溝通者這個人本身。簡而言之,就是“對事不對人”。

每個人對其他人都會有親疏好惡,但如果想進行有效的溝通,應當將“人”方面的先驗的內容拋開,而不是先入爲主、戴有色眼鏡地進行討論。“對事不對人”的原則,每個人都知道,但真正能做到的寥寥無幾。

這也是筆者不喜歡引用名人名言的原因。名人說的話就一定正確嗎?顯然未必。如果只是因爲這句話是某個人說的,就對其的真實性、有效性做出或高或低的調整,是不符合人事分離原則的。

溝通應遵循的一般原則有哪些3

1、瞭解你的溝通對象: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進行溝通前一定要先了解你的溝通對象,才能擬定溝通策略。最好能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思考,要怎樣表達你的想法最容易被接受,如此溝通起來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2、熱情地傳遞堅定信念:如果連自己都不能被說服,又要如何說服他人?只要你相信某件事是對的、正確的,那就要充滿熱情又堅定地表達出來,這種情感是會感染他人的,也能夠增加你的說服力。畏縮遲疑只會讓對方懷疑。

溝通應遵循的一般原則有哪些 第3張

3、多聽少說:閉上嘴傾聽纔可能聽到真心話,讓溝通對象也能表達意見是很重要的,如此一來既可以聽到對方真正的心聲,也能針對提出的疑問解釋,不要沒聽幾句話就打斷對方的陳述,這樣只會加速 關上彼此的溝通大門。

4、預先思考與計劃:成功總是屬於預先做好準備的人,溝通也一樣,每天檢視自己在溝通上的優缺點,並思考可以如何運用或改進,這樣即使有突發狀況,也不致慌張失措。

5、小心文化差異:這是溝通時常犯的錯誤之一,很多事情並沒有什麼絕對的對或錯,只是地域或文化上的差異,造成「我之所好並非彼之所喜」,這時預先了解你的溝通對象就很重要了,可以避免犯下錯誤。

6、善用故事比喻:好故事可以加強印象、帶入投射,如果你的故事能讓溝通對象留下深刻印象,事情也就成功一半,若是還能將自己想要達到的形象或目的融入情節中,並讓對方產生移情投射作用,潛移默化的效果更是驚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