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隨筆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2.04W人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集合15篇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1

今天的語文課上,孩子們迅速完成了自己的家庭作業,並及時上交。批改時,我發現今天的任務完成得特別好,四十八本作業,一本都不少,真的值得表揚。

在離下課還有二十分鐘左右的時候,我決定讓他們放鬆一下。剛好桌子上放着幾根彩色的橡皮泥,於是我突發奇想,想讓他們用橡皮泥作出自己最喜愛的東西,什麼都行。同時,我也沒抱多大的希望,看他們能做出什麼呢?

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談論着,可卻沒幾個認真做。我一看,這可不行。又加了一點要求:每個人都必須認真做,下課之前我要挨個檢查。話音剛落,教室裏頓時安靜了下來。孩子們都在各自用心地捏着。首先完成的是劉子暢同學,他用棕色和黑色的橡皮泥捏了一隻恐龍,樣子惟妙惟肖,威武至極。得到了我的肯定和表揚後,他得意極了。接着,還有兩位小女生也做完了,她們每人捏了一隻熊,不一樣的體態,卻一樣的憨態可掬,真是兩個小可愛。她倆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緊接着,一件件的“藝術品”不斷從孩子們的指尖中呈現,有圓耳朵,大肚子的外星人;有長耳朵,短尾巴的小黑兔;有揹着重重的殼的蝸牛;還有一隻喜羊羊和一根棒棒糖......孩子們的童話世界真是太豐富了。

而獲得最有創意獎的是王慧貞同學,她在短短的時間內,捏出了一間漂亮的房子,有門、有窗、有瓦,房子周圍還有紅的花,綠的草,天空有幾朵白雲,還有一隻飛翔的小鳥......多美的景色呀!其他的孩子都情不自禁地爲王慧貞同學鼓起了掌,我也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機,拍下了孩子們的精彩瞬間,感動無時不在!

反思:

這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哪!今天,我給自己也上了一課:看來,現在的孩子,智商還真不能小覷!無論什麼時候,也不能小看了這羣孩子們!他們隨時都有可能給你特別的驚喜,讓你有意外的收穫!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2

社會關係善良者的煩惱

玉門市管莊學校李秀蘭

在現代這個特殊的社會裏,人際關係決定着一個人的命運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爲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師則只能在關係網中望洋興嘆了。其實,興嘆到也無所謂,主要是一遇到麻煩事,則真地讓人煩惱得怒火中燒,比如說,你要去辦點事情,如果讓人家知道你是老師,馬上就會遭受白眼和冷淡,而如果你慌稱自己是某某機關的,那麼,馬上人家就會對你另眼相看,這時,你會感悟什麼是權勢,什麼是沒有地位。因此,作爲老師最好是無事,無病無災,這樣萬事大吉,自得其樂,然而,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多,人生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這時,你就不得不硬着頭皮,磨破腳皮,厚着臉皮,說破嘴皮地去跟人家打持久戰,這時,你就會發現學校裏對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會上是多麼地格格不入,這種“不入”很是讓老師心中感到任務的艱鉅和內心的煩惱。或許有人說,還有學生嗎?學生也可以給你幫忙嗎。一方面教師羞於知識分子的面子不願意讓學生幫忙,另一方面似乎有些掌握重大關係的學生也不肯爲老師幫忙,因爲老師沒有東西給他嘛。所以,在關係大網面前,善良的老師只有一片煩惱了。

  20xx.10.5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3

心得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爲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鬆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培養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應做到:

第一,應提供給小學生與同齡夥伴交往的機會。現今社會,學生中獨生子女佔絕大多數,大多數養成了唯我獨尊的“小皇帝、小公主”脾氣,一旦離開家庭這把保護傘,要麼覺得無所適從,要麼則表現爲以自我爲中心的極端的利己主義思想,根本無法與他人和睦相處。再加之,成人們出於安全的考慮,大都把孩子關在家中,即使是鄰居,孩子間也互不往來。在這樣與世隔絕的環境中,還談何人際交往呢?所以,提供機會讓小學生與同齡夥伴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讓他們擁有一個比較固定的夥伴羣體,給他們交往的空間和自由,讓他們逐步學會友善地對待同伴,從而提高他們的社會性,促進其情感成熟。

第二,給學生提供與成人交往的機會,特別是與父母和老師交往的機會。小學生都善於模仿,他們隨時隨處都在關注大人們的一言一行,並試着去嘗試。因此,教師必須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文明社交。同時,還積極地創造機會,讓小學生參與到與成人的交往活動中來,體驗到在社會中應盡的職責及應承擔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確的人際交往觀,爲今後的生活創造良好的心態。

最後,要讓小學生回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加強他們與社會大衆的交往。學校可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讓學生回到社會的懷抱中,感受社會,體驗生活,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校還可開設與此相關的課程,指導學生的行爲,鼓勵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和學習,在活動中增強自己與人交往的信心和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4

真的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似乎成了個性化閱讀的一個標籤。於是,很多老師奉這句話爲聖旨,把它理解爲想怎樣解讀就怎樣解讀。當然,這一舶來名言與我國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確不謀而和,它打破了傳統思維定勢,把學生從“標準化”、“一元化”的文本解讀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這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要了解這句話的含義,我們首先必須知道哈姆雷特這個人物。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筆下的一個悲劇人物。他是一個極其軟弱的人,也是一個英雄的復仇者。莎士比亞有意造成一種“清醒與瘋狂、僞裝與真實的合金”,以便更充分地顯示人物的複雜性格。對於這樣一個人物,讀者自然會讀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歌德認爲哈姆雷特之所以身負復仇重擔而又躊躇,是由於他本身軟弱的關係;魏爾德爾認爲哈姆雷特的躊躇原因根本不在丹麥王子的軟弱性上,而是客觀情勢妨礙了實現復仇的計劃;弗洛伊德則認爲戀母情結是哈姆雷特久而未決的原因……但是,所有的文本真的都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

比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是一個詭計多端、殘害百姓的妖精形象;《狐狸和烏鴉》中的狐狸就是一個爲了自己的利益而想方設法吹捧別人的狡猾形象。這些人物形象,並不會引起讀者的獨特體驗。即使是一萬個讀者,他們心中仍然只會有一個“哈姆雷特”。如果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去產生獨特的體驗,其結果只會是把學生引入歧途。

還是以上述這兩篇課文爲例,還真有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讀出了新的“哈姆雷特”。

在教學《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課時,老師讓學生說說對課文中的角色的感受。有學生說:“白骨精雖然它詭計多端,殘害百姓,但是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時還不忘記把老母親接來。”對於這樣的理解,老師不是加以否定,還稱讚地說道:“我們從來都說白骨精怎麼怎麼壞,可是經過大家的討論,我們發現,它的身上也有閃光點值得學習呢!”

同樣的故事也在《狐狸和烏鴉》一課上演。在課堂上,正當教師帶領學生對狐狸的卑鄙行爲進行批判時,一個學生突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倒覺得狐狸很聰明,理由是狐狸善於察言觀色,不斷改變說話的內容,直到烏鴉開口。”對於這樣脫離文本實際的解讀,老師的評價是:“你很聰明,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這樣的理解真是讓人不寒而慄。如果說學生的理解可以原諒,那麼老師的附和卻讓人感到可笑。白骨精的“孝心”是爲了和母親一起分享唐僧肉,這種“孝”是我們生活中所倡導的嗎?狐狸的“聰明”則是用欺騙的手段獲取不正當的利益,這種“聰明”是爲人們所不恥的。他們的這些行爲都是極不道德的。殘害無辜的白骨精,狡猾的狐狸都是反面教材,他們永遠也成不了英雄。如果老師一定要這樣去引導,學生可能會認爲不管採用什麼方法得到的東西與父母一起分享就是“孝”;“聰明”就是不擇手段,只要能達到目的。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好像走入一個誤區,解讀得越新奇似乎就越接近《課程標準》的理念。“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固然不錯,但是大家都不可能迴避這樣一個基本問題:哈姆雷特到底是誰?不管我們讀出多少個千姿百態的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始終只有一個。他就是那個爲父復仇的王子,他就是那個優柔寡斷的王子,這個誰也無法改變。而我們所讀出的“一千個”也都是從這“一個”中發散出來的。這就告訴我們,哈姆雷特的本質是無法改變的。

新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但是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必須在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前提下進行的。能夠多元解讀固然是好,但是不能牽強附會,脫離實際。作爲教師,當學生理解出多個“哈姆雷特”的時候,我們在給予表揚的同時也要細加分析,這個“哈姆雷特”與文本的價值取向是否一致。如果出現偏差時,教師必須進行正確引導。

在教學《凡卡》一文時,當我講到凡卡的爺爺也過着很苦的生活時,有一位學生卻說:“老師,你講錯了,凡卡的爺爺過的生活很好。”我沒有馬上指責他,而是讓他說出理由。他說:“書中寫到爺爺穿着寬大的羊皮襖,說明爺爺穿得很好;爺爺白天在大廚房地睡覺,而凡卡卻睡在過道里,說明爺爺過得很好。”他的這一番言論,令我始料不及。細細分析似乎有道理。但是我們又不能忽視文本的價值取向。作者契訶夫是要通過凡卡的悲慘遭遇表現沙皇統治下,城鄉人民過着痛苦的生活。如果我們分析出爺爺過得很好,豈不是違背了作者的本意。但是爲了尊重學生,我們有馬上反駁,而是對全班學生講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然後組織學生再讀課文,展開討論,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當時社會的黑暗,老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過的。那位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理解的片面性。

我們從任何文本中讀出的“哈姆雷特”都離不開文本的主旨,如果我們偏離了這個主旨,一味地標新立異,其結果只會是得不償失。一篇文章即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他歸根到底還是“哈姆雷特”,永遠是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他成不了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也成不了羅琳筆下的哈里波特。“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我們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去解讀文本,方能準確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找準文章的突破口;也只有找準了文章的突破口,纔可能引領學生在語文的天堂裏尋求真知,找到真正的“哈姆雷特”。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5

進入本學期的期末複習階段了,期末複習不就是查漏補缺嘛,語文課默寫聽寫是少不了的,不然怎麼查嘛!今天就叫學生默寫學過的幾首詩,有一兩首小H不能跟別人一起默寫出來,這個結果對於我來說並不意外。我說:“記不得那就抄寫吧,邊抄邊記憶那些難寫的字。”抄完一遍後又叫他默寫。一首五言絕句二十個字,還是有三個字想不起來。我說“那就再抄一遍吧,難寫的字多寫兩遍。”兩分鐘過後,他終於寫對了完整的一首詩!我看一看,數一數遍數,對他說:“你看,只寫了四遍,你就記住了。我們學過成語‘人一己百’,哪裏需要百遍呢!四遍就可以了!你不是笨小孩!只要下工夫,你一定能夠進步的!有沒有信心記住別的詩?”他望着我,眼中的確升起了希望。

接下來幾分鐘,他又用同樣的方法記住了另一首詩。在一節課上,別人複習了十首詩,他只記住了三首!但這已經讓我非常興奮了,他的基礎多差呀!現在缺的就是時間,課間不能總讓孩子坐在教室吧,別的課我又不能佔用,放學回去家長也沒有我這一點盯勁兒,怎麼能補上缺的課呢!他自己還缺少一種耐力,但願他能早點兒會學習,早點兒進步!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6

學年工作已經結束,我的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也告一段落。在本學年中,我不斷研討教學方式方法,並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嘗試,有所收穫,當然也有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現在將這一學年的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教研,提高業務素質。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爲此,我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我積極向同年級組的教師學習,努力實施創新教學,積極發揮每一名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真正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我努力鼓勵學生敢說敢爲,引導學生能說會做,不斷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

爲了更好地促進教學,我認真備課、上課、輔導和批改作業。每一環節我都精心設計,力求做到學生願學。在集體備課中,我認真記錄,積極發言,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同時闡述自己的見解。

二、課堂教學中,注重朗讀、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這一學年,我在這一方面狠下工夫。爲了上好每一節課,我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並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努力貫徹當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鬆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踊

躍發言,形成羣言堂。以學生爲主體,構建探究式課堂模式,挖掘教材與學生的嘗試因素,引導主動探究,自主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勵後進生,提供更多的機會給他們,使他們也能取得進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現在本班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另外,我還注重朗讀。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爲了使這些精彩之處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從而達到情感的昇華。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爲了讓學生學以致用,我以課堂學習爲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爲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各種有益的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既爲深

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等。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爲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一直要求學生堅持寫閱讀筆記,並且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通過手抄報等形式進行展示。

五、不足之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授課時重點突出不夠明確,平時對於學生整體照顧不夠等。現在,我也正在不斷改正中。

總之,在本學年的各科教學工作中,我都力爭嚴格要求自己,無任何有悖教學大綱和新課改要求的做法,並能做到爲人師表,語言健康得體,舉止文明禮貌,以身作則,注重身教。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仍將一如既往的嚴格要求自

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不斷開拓前進!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7

近日,在秀水小學參加了關於“課堂讀書時間不少於10分鐘”的集中培訓,有幸聆聽了三位教師的閱讀指導課,下面就結合“課堂讀書時間不少於10分鐘”這一主題,談一點粗淺的認知:

朗讀歷來是小語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新課程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浙江省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建議》第13條更是對課堂讀書提出了明確要求:“重視和加強讀的訓練,力求在課堂內達到讀通、讀懂、讀好三個層次的要求。每堂課學生讀書的時間一般應達到10分鐘左右。朗讀與默讀並重,能根據教學需要並結合教學情境指導學生的朗讀、默讀、誦讀和背誦。”

然而語文課不聞讀書聲和少聞讀書聲由來已久,至今亦然。“滿堂灌”時代也好,“滿堂問”時代也好,一節課讀書時間不足10分鐘,一篇課文學過大部分學生都難得讀上一遍,一年課堂閱讀時間不足幾十個小時,然後分析訓練做題、合作討論交流,只聽老師滔滔不絕、小組活動熱熱鬧鬧而不聞學生書聲琅琅的閱讀課不是好的閱讀課。語文學習不讀書,沒有了感受,聯想、思考、領悟、積澱、提升的過程也就偏離了語文教學的軌道。

有老師認爲讀還不容易?不就是10分鐘的事情,我就做足10分鐘給你看,我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挨個兒上演;我讀句、讀段、讀全文輪番上演,別說10分鐘,就是30分鐘也不在話下。確實,有心湊這10分鐘並不是難事,但《教學建議》提出的10分鐘讀書是“質”與“量”的統一,10分鐘只是完成了“量”的問題,而 “質”則要求在這不少於10分鐘的讀書時間裏達到“讀通、讀懂、讀好”這三個層次的目標,並且在達到這樣目標的過程中能結合情境指導學生朗讀、默讀、誦讀和背誦。

因此,我所理解的課堂不少於10分鐘的讀書時間應是有效的讀而不是機械的讀。然而要做到有效讀書,現今的語文課堂除了讀書時間太少之外還存在以下問題:

1、朗讀的目的性不強。齊讀,分組讀,個人讀,看似熱熱鬧鬧,其實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後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只是被教師驅趕着爲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而是有口無心地“念着經”。

2、朗讀的面太窄。語文教學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會讀,教師往往盯住幾個尖子,讀來讀去,就是那四五個學生,大部分學生都是聽衆,這種多數學生得不到朗讀練習的現狀,又怎麼能達到會讀呢?

3、教師的朗讀指導單一。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機械、生硬,常見教師在分析、理解之餘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帶着xxx語氣讀一讀”,諸如此類隔靴搔癢的引導,導致朗讀不能溶“導”、“練”於一爐,不能揉理解、感悟於一體。有的教師即使有指導卻不得要領,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只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言的內蘊。常聽教師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把某一個字(詞)讀得重(或輕)些,把某幾個句子讀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

薩特曾說過:“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那麼,教師應如何有效的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悟出文章的內涵,使課堂不少於10分鐘的讀書時間成爲精彩的華章而不是匆匆走過場呢?

我想首先語文老師應對朗讀引起足夠重視。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保證充分的讀書時間。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特別是自學性課文,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

2、注重朗讀評價。要留讀後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節功能。

2、擴大朗讀訓練面。朗續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段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乾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地創設情境,創設氣氛讓學生願讀、樂讀、爭着讀。如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分角色讀,表演讀,分小組比賽讀,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

3、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

在閱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象並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後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朗讀要以理解爲基礎,通過朗讀又可促進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它們相輔相成的,必須有機結合。

4、形式多樣,合理運用。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範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範讀指導;當需要藉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採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

在所聆聽的三堂閱讀指導課中,我認爲樑春萍老師執教的《懷念母親》就是一堂很好的讀書示範課。

1、結合語境理解。樑老師的讀書內容安排的是“三讀”——讀詞、讀段、讀全文。

一讀詞語不是機械的讀,而是帶着對詞語的理解讀,把詞語讀得有聲有色之後,讓學生用所讀詞語來說說課文內容,既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又對全文有了整體的認知。

二讀段落聲情並茂,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課文朗讀,可謂是層層遞進,不僅對文本語言的深層挖掘絲絲入扣,更是在每一次的挖掘過程中循循善誘,把學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處。學生在深有感觸之後,情感的迸發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每次朗讀都是文本與心靈的有效對接,讀得也層層深入。

2、超文本鏈接。樑老師的課中出現了三次超文本鏈接:《世說新語.方正》;引用季老的話“爲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纂改當時的感情,幾次引用當年的日記和文章片斷是爲了保存當時的感情”;《賦得永久的悔》(片段)。

我認爲最成功的莫過於鏈接《賦得永久的悔》。樑老師抓住第二自然段中“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等表現作者“終天之恨”的句子與《賦得永久的悔》進行了成功對接,學生在超文本鏈接中更深切的感受到了作者的終天之恨,之悔,之痛,心靈深處一次次受到了強烈的震顫,作者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在這樣的情境之中,學生的每一次讀成了課堂的亮點。

3、深情渲染。能否把學生的`讀引得入情入境,首先教師得參透文本,深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去,如果教師自己都不感動又如何能感動學生呢?樑老師在情境創設中的一個殺手鐗就是自己的聲情並茂。通過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沉痛、哀傷的情緒,樑老師在上課伊始就讓學生的情緒慢慢沉入到了文本的情感之中,更通過音樂的催化,爲情感的營造推波助瀾。整堂課,學生心隨文動,彷彿觸摸到了作者的靈魂深處與他恨並痛着。

真實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書聲琅琅的課堂。讀的過程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的過程。只要我們教師用心營造,有效朗讀,那麼學生一旦領悟到誦讀的妙處,便會沉醉其中,欲罷而不能,這樣的課堂怎能不奏出精彩的華章呢?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8

一直想聽聽孩子們的心裏話,以更好的反思自己,同時這能作爲工作一年來的總結,剛好上週中心校來抽考(競賽),卷子中的作文是以老師我想對你說爲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抽考是班級人數的20%,於是在星期天我就佈置了這篇作文。想聽聽所有孩子的心裏話。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孩子們的作文寫得出奇的好,不管在結構上還是內容上可謂超常發揮,這更讓我堅信了作文不是生拉硬逼能擠出來的,作文應能反應孩子的心聲,要多注重對孩子的引導和啓發,要讓孩子去親身感受,他們纔能有興趣寫,有內容可寫。

龍頭鳳尾

批改這次作文我是從頭笑到尾的,作文中沒有出現缺頭少尾的現象,特別是有兩個學生化用了《金色花》中的最後一個小節,“親愛的馬老師,這便是我所要同您所說的話了。”瞬間爲孩子們能學以致用而感到欣慰。

還有一個孩子開頭就讓我笑呆了:“教我們語文的馬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新老師。您給我留下的難以磨滅的印象,我永遠忘不了您。”乍一看,有問題,在仔細讀讀何嘗不是對我的認可和表揚呢。

到底有多漂亮

對我的外貌描寫更是五花八門,讓我哭笑不得,以至於改完作文我都要趕快找個鏡子照照,那個孩子描寫的更接近我的長相。有的孩子化用《燕子》的第一段來寫我:“一對彎彎的眉毛,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張櫻桃小嘴,再加上高挺的鼻子,就湊成了馬老師的一張瓜子臉。”其實我想說我不是瓜子臉,而是向日葵臉,看來在孩子眼中我就是標準的漂亮呀。

更誇張的孩子在作文中是這樣誇我的:“語文老師笑的時候非常美,就像花兒盛開的時候一樣美。“我們語文老師長得就像千金大小姐,不,千金大小姐也不能和我們老師比,就如美女與野獸,你猜猜誰是美女,誰是野獸,答案就是語文老師是美女,很好笑吧。”看完瞬間我都想哭,孩子你們家都是這麼夸人的嗎。

共同的心聲

孩子們用他們稚拙的話語表達了對老師的感謝,“謝謝老師,你們辛苦了。我忘不了您,馬老師!下個學期我會等着你。”總是說嬌生慣養的孩子們不懂事,但當他們說出這句話時,我們一個學期的勞累和付出都是值得的,願感恩之心能伴隨這些幼苗們茁壯成長。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9

公居小學王蓮在本學期裏,我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認真批改作業、講評作業,課後,對學生進行恰當輔導,廣泛吸收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做到教學相長,順利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現總結如下: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作爲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的二個星期裏,我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講和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都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

二、認真備課在備課中,我既備教材備教法又備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程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及課件,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三、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一年級作爲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築高樓大廈一樣,必須要爲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與年級裏、科組裏的老師經常交流,並向她們學習教學經驗,以使自己能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同時,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裏,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抓好寫字訓練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願。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爲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範。其次,我充分利用農遠資源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

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3)抓好讀書訓練如何讓學生能從“閱讀”變爲“悅讀”是一個關鍵。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爲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第三,注重自己的示範性。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儘可能地爲學生作出很好的示範。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經過一年的實驗,最直接的體現是學生的變化。

首先是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了,對學習語文有了比較高的興趣。這不僅體現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方式上,還體現在學生在課外學習上。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語文學習,把學習當作自己的需要。不僅學習了課內要求掌握的知識,還引進了許多課外資源,學習了許多課外的知識。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也讓學生從中得到了許多實惠,學會了如何與人合作,學會了如何自主學習。也應該加強聯繫。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積極投身教研活動之中,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闢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不過還應該說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衆多的學生是可以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裏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如一些學生只會說而不會寫等,這都有待於進一步去提高。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使自己成爲一個稱職的語文教師。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9

我們附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系統,而學生是這個動態系統中的生命體,是充滿激情和想象的羣體,學生帶着已有的知識、經驗,帶着自己的思考和興致參與課堂,從而使課堂處於動態的不斷生成的過程。教師要及時捕捉生成的教學資源,靈活運用,善於調整教學計劃,適應變化了的實際,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這節課,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草原》這篇課文。在學習完課文之後,我正要引導學生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學習了本文後你有什麼感受?”時,王琦同學冷不丁地站起來提出:“老師,我發現課文中有個病句。”

正準備回答問題的同學們刷的一下把目光轉向了王琦同學。我停止了提問,好奇地問道:“你說說,哪兒是個病句?”

她不好意思地皺着眉頭讀道:“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本來有點奇怪的我,突然笑了,眼睛一亮,呀!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發現,多美的一個“病句”,多好的一份學習資源呀!孩子們幼稚的“錯誤”,閃爍着孩子們智慧的火花。於是就這一問題我讓全班同學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李曉婷說“是病句,理由是“看不見什麼東西,就包括看不見小鳥。”江康雯說“這不是病句,是一種修辭手法?”劉傑說“聽不見一點兒聲音?草原真的一無所有,如果真的這樣,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難道不是一點些東西?難道它們沒有一聲鳴叫?這不是明顯的自相矛盾嗎?”郭娟說“不是病句,而是意在突出、強調。”

同學們七嘴八舌的爭論着,他們已經對課文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在討論中已經體會到老舍先生寫這樣幾隻忽飛忽落的小鳥,是爲了突出草原當時的安靜,否則在熱鬧喧囂之中,誰還能注意到那幾只小鳥呢?況且又是忽飛忽落的小鳥!接着我又舉了一個例子,如:“閱覽室裏肅靜無聲,只聽見大家翻書報的聲音。”作者寫連翻書報的聲音都聽得見,有效地強調了閱覽室裏的“靜”,突出了大家專心致志看書看報的學習氣氛。此句並非病句,而是運用了“舛互”修辭手法,我就把這些知識告訴了學生。

同學們的爭論就生成了新的課程資源。基於這種理念,只要我們要學會判斷、學會取捨,挖掘生成的資源來優化課堂教學,就能讓課堂因生成更精彩。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10

從一本中醫藥雜誌上讀到過這樣一段話,當時就觸動了我,我把它剪了下來,夾在了我的語文書裏,當作了書籤。

世界上凡是好東西,其生產都有一個祕方。祕方都不會寫在書上。按照書造不出原子彈,按照書造不出好汽車,按照書煉不出好鋼,按照書,你連可口可樂也生產不出來……一句話,按照書,什麼好東西都不可能生產出來。

這段話雖然有些偏激,但也很有它的道理。作爲一名語文老師,不唯書,有自己教學的“祕方”,能像中藥祕方那樣先從補充人體的元氣開始調理,一步一步使學生以下的這些症狀得到改善或消除: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厭學書寫不認真

不會朗讀害怕回答問題語言表達不完整

作文水平低自卑不喜歡背誦

這就是我的語文教育理想。所以,在這節語文課堂上,我把朗讀的激情帶進課堂,先渲染出一種“老師很投入”的氣氛,調動學生朗讀的激情。結果,我的朗讀激情點燃起了學生內心朗讀的衝動。

我帶着敬畏的感情重點範讀了這幾句話:

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

乾旱和寒冷決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然而,這株柳樹卻造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青海高原上的這一株柳樹,爲保存生命卻要付出怎樣難以想象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遠?

學生迫不及待地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最後一個自然段,也許是他們早就會背了吧,也許是他們也像我一樣愛這一段鏗鏘的文字吧。他們就用自己的理解去讀,去和這株柳樹對話,他們用自己的朗讀感受到了這株柳樹所賦予他們的堅強和力量。

要讀,而且要讀到令自己滿意。

這株柳樹沒有抱怨命運,也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存環境抗爭,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終於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壯麗的風景。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就是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要讀,我也要和他們一起讀,直到從這文字中讀出能映射出令自己而驕傲的事情來。

這是我在這所鄉村小學裏的第9個年頭,一直都想成爲一流的語文老師給自己熱愛的事業一個說法,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榜樣,給自己的學生一個滿意的老師,給自己的人生添上一抹虹。

我從來就沒有放棄我的追求,無論是在什麼艱難的時刻。再難以堅持,我還是會在信仰的指引下把就要堅持不下來的路堅持走下來。當心靈空虛到無法用精神去支撐時,我就會在音樂中惆悵一次,感傷一次,於是,寫下一段段幾乎再也續不下去的文字。

感嘆時間如時光般離去,卻不留下一聲嘆息。而我,卻不夠堅韌,有時還會對這命運和環境抱怨一番,幾乎每一天我都很在乎自己生存的狀態,而我卻沒有聚合全部身心之力爲自己摯愛的理想而爭分奪秒到近乎癡狂。

雖然,在這第30個教師節裏,我成爲15位“鄭州市最美教師”中一員,也終於造就了龍子湖第二小學這所廢墟上的小學一方壯麗的風景,但我卻沒有這株柳樹這樣巍巍然撐立在龍子湖第二小學之上,給老師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

所以,我最應該把我的教學激情帶進課堂,用我的課堂上的生命偉力來感召我的這一羣純真的孩子,我要把他們塑造成一羣什麼樣的孩子,全在於我的一念之間。

讓他們對語文不容置疑,對自己不容置疑,對他們心中愛的東西不容置疑,讓他們堅信,只要向着“生存”這條路出發,就一定可以找到單單屬於自己的那條旺盛的生命。

我愛這語文的每一行文字裏所跳躍着的精神的音符,我希望,我的這一羣學生能在我的語文課堂上像一羣高雅的觀衆在欣賞我這位爲語文代言的說者的激情,撼動了他們,也陶醉了自己。

與其說這是我的追求,倒不如說是我正在每時每刻享受着這“在一片綠陰之中成就了一個個希望”的喜悅。

開副“教學祕方”給學生,他們會在跟我這一年的語文學習中找到語文的靈魂,成爲元氣淋漓的後生。

因爲,我的這種期待,與日俱增。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11

我作爲一位語文老師,對語文教學有了一點想法,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爲老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爲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啓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老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老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老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爲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將軍》的閱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這樣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爲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說一說。”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學生們覺的有這樣一位將軍深感驕傲。”這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昇華認識。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爲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爲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許多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爲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學習《西湖》,我就找相關的資料圖片讓學生欣賞,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此外,我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12

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沒有把握住語文課的特點,把語文課上得不倫不類。比如,把《偉大的友誼》上成了政治課;把《把七顆鑽石》上成了思品課;把《蝙蝠和雷達》上成了科學課。這樣的老師很多,有的還是全國著名的教師。他們在全國各地上示範課,一些教育類學術報刊上還發表他們的教學設計、課堂實錄。一些出版社還爲這些教師出集子。其實,這些人根本沒弄明白,語文的本質,不知道語文課要完成的任務是什麼。

還有一種現象也比較普遍,過於偏重分析課文的內容。這些教師把課文內容挖掘得特別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采,很到位。到頭來,學生的語文素養沒什麼提高。比如教《第一場雪》把課文沒寫出的內容也分析透了。

近兩年,又出現了一種現象,用多媒體取代了語言文字。多媒體的確是很好的教學輔助手段。但只能是輔助,不能取代,是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如果把課文的內容都用多媒體課件代替了,學生還學什麼語文。學生的語文素養又怎麼能培養?語文課就得讓孩子通過語言文字來理解,來感悟,來品味。學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的。

在能力培養方面,也存重理解能力培養,輕其他能力培養的問題。雖然,閱讀能力最主要的能力是理解力,但理解能力不是閱讀能力的全部,還有記憶力,閱讀速度等等。人們普遍忽視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隨着社會的發展,閱讀速度對一個人越來越重要,互聯網的出現,人們得到信息比原來便捷得多,信息量也大得多。這樣,就對人們的閱讀速度要求越來越高。

還有一個問題,語文需要積累。而很多教師只注重理解,而忽視了積累。

各科教學都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也不例外。這一點,很多教師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這些現象看上去是表面的問題,其實,每一種現象背後都有深層次的教育理論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得知道,語文是什麼。語文課的任務是什麼。當然,對語文本質的認識,有一些爭議,但都只是有不同的側重,都承認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學科,既有工具性,又有很強的思想性,語文教學最主要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當然,還有其他任務。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13

三年級對孩子們來說是個過渡期,是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對於教師來說,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尤其是閱讀方面,是每個語文老師面臨的問題。通過一學期的實驗摸索,我在教學過程中有了一些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了一點收穫。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愉快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新課程中最大的角色變化是教師,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髮展的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語文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己的學習。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讓學生自主制定詳細的預習方案,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提高課前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同桌互讀、小組討論和一些朗讀遊戲的方式拓寬他們的合作能力。再者多問一些有創建性的問題來啓發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在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

二、創建趣味、和諧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提高教學效果

我們現在用的教材是部編版新教材,教材內容形式多樣,這對教師也是一個新的挑戰。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總是覺得孩子不是那麼認真的聽課,常常會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覺得是自己紀律沒抓好。後來看了一位老師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纔有所感悟,這位老師在裏面寫到“在我們班上課,孩子想開小差都難!”因爲她有足夠的自信自己的課孩子一定會願意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正如所說“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備課。你的課有激情,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學生多讀多看,同時開設班裏圖書角、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學生寫讀書筆記。既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爲這與學生的學習有着直接的聯繫。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14

自上個學期,由於學校的需要,我從任教以來一直擔任數學教學,轉身成爲一名語文老師。雖然是剛教語文,但是我還是能聽出來學生的讀書真的是很糟糕,嚴重的唱讀,沒有停頓、沒有感情……而且讀書的姿勢等,都沒有養成好的習慣。當時我就產生一個念頭,就先從改變學生的讀書開始教起。

由於數學老師不上早讀,所以每天的早讀,都有我來安排。每天,來到教室,我先用錄音機放課文中的錄音給學生聽,然後讓他們跟着錄音一句一句地讀,有時我也會讓學生跟我讀或讓班級裏讀的好的同學領讀。慢慢的,孩子的讀書改變了很多,有幾個同學已經讀得非常好。到了學期的後半部分,早讀課我嘗試着放手,讓學生來組織,我在班級挑選了一位組織能力強,書讀得好的同學擔任讀書小班長,並在頭一天下午安排好第二天早讀要讀的內容,如先讀頭一天學的課文,然後讀一篇《弟子規》,並背誦,或讀這個學期的必備古詩。

這個學期一開學,令我沒想到的是,學生好像已經形成一種習慣,來到學校,先打掃衛生,然後由小班長組織大家讀書,或跟錄音讀,或領讀……每天早上,我驅車進校園的第一眼就能看到孩子們端正的坐在座位上,整齊的讀書聲在校園裏迴盪。當我走進教室後,看到,地上撒了水,值日生早已打掃完畢。孩子們在小班長的組織下,有序地讀着。原來,我會在離早讀課下課前15分鐘左右,帶着孩子們一起理解所背的《弟子規》中每一句的意思,每一句古詩的意思。現在,連這一招,也被小班長學會了,我們班的早讀課,我是徹底“下崗”嘍。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15

縱觀國家民族發展的歷史,誰創新,誰就進步,就發展,誰不創新誰就倒退,就落後,最終不打自誇,可見創新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學中注重教育創新,培養學生學習意識,發現,挖掘學生潛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根椐本人數十年的教育經驗,數十年的工作心得,我認爲這是對神聖教育事業的負責,對個人教育工作的負責,對學生一生的負責,我曾經就有過一次深刻的親身經歷,感受到了實行新課程標準教學對學生的改變。讓我看到一個學生從討厭學習到熱愛、主動學習的奇蹟轉變。

我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記得,一次在接手另一個同事的班級時,同事在對班上學生作介紹時,特別提出了一位男同學的名字對我說:“這位同學情況特殊,很調皮,學習成績不好,上課愛講話,還影響別人學習,我曾嘗試過找家長、罰作業,晚上家訪等方法督促他,期望能提高他的學習成績,但都無效果,希望你接手這個班級的時候,能有更好的良策”,得到這個消息後,我就特別關注這個學生,經仔細瞭解,得知該學生父母在外打工,現在本人由外公照顧,個性倔強,但心腸很熱,有較強的影響力,喜歡得到別人的關注,針對這個情況,我特意爲他設計了一套學習方案,按照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爲本的原則對他進行引導。首先,我讓他擔任班級小組長一職,激起他的學習興趣,發揮他的領導才能,並針對該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我就在平常的教學中設疑,在課堂上巧設疑,於無疑處設疑,喚起他的好奇心,增加學習趣味性,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在每次課堂上,我都有意識提出疑問讓他回答,讓他在課本里自行找答案,並激發他的想像力,同時讓班上所有學生討論,徹底改變原來硬性向學生灌輸的傳統模式,成爲與學生共同討論,相互交流的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覺掌握全文知識要點,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問”,一池死水,風平浪靜,投去一石,碧波漣漪,可謂一石可擊千層浪,在實行創新教育模式後,課堂內就不像以前那樣呆板,純粹的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甚至有時可能看到學生在睡覺的不協調現像,而現在課堂氣氛熱烈,學習氛圍濃重。學生都願意學習,都願意共同探討趣味十足的課本知識,記得在上《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課文中有段文字是這樣描述的,“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來了,發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牆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麼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裏。桌上鋪着雪白的檯布,擺着精緻的盤子和碗,肚子裏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着香氣。更妙的是這隻鵝從盤子裏跳下來,背上插着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於是我就向學生提問“爲什麼她一點燃火柴能看到這種景象呢?”同學甲說:“是她太餓了,產生了幻想”,同學乙卻說:“因爲那天是聖誕節,而她卻又冷又餓,又不能回家,所以產生了幻想”,當時,該學生也參與到同學中一起討論這個問題,神情專注、態度認真,整個課堂氣氛非常理想。

因爲改變了教學模式激起了他的學習興趣,促進了他學生意識,變硬性強迫接受爲自己主動學習,到了期未考試,該同學的成績從最後幾位一下升到了前幾位,並在後來的小學升初中的考試中,跟許多同學一樣獲得了優秀的成績,據學生本人介紹:目前已在重點高中就讀,這就印證了楊振寧博士在總結科學家成功之道時說:成功的祕訣在於興趣。可見興趣纔是創造的原動力,是成功的先導。一個人的創造型成果無一不是在對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興趣的情況下取得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先得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用興趣的磁鐵吸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因此,在現實情況中,一個調皮好動的學生,在傳統教育中也許是個後進者,但在新課程標準教學中可能就可以改變成優秀的學生。

在小學語文教育崗位上磨礪了十來年了,深深體會到語文教學的獨有特點和深刻意義:是小學生個體自小展現和表達自我的必要途徑,又是青少年思品教育的基石,而且是一切人文學科的基礎.如何使語文教學的作用和效果發揮的最大,並且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是探討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終極目標。當今時代的發展急切呼喚教育的方式。本人通過調查總結,認爲教學創新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嘗試探究式教學,摒棄"填鴨式"教學。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學習母語漢語的學科,我們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偉大祖國,積澱深厚的傳統歷史文化都凝聚在語文中,因此學好語文並非朝夕之事,更不是僅僅通過四十五分鐘式灌輸就可以掌握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只會讓學生產生惰性,而沒有熟練使用母語的積極性,也因此會有那麼多的小學生討厭寫作文。

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以及尋找新知識的求知慾,是探究式教學的目的。比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地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初步掌握自學的探究能力(如廣泛閱讀);培養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同時就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把握文化精髓,讓學生誦讀"古書"。熟讀唐詩三百首,未能作詞也能吟。可見誦讀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意義。語文教學不能僅僅侷限於一課一練幾個生詞,應該放廣視野,注重培養學生語言語感和靈感.不需要他們全部理解,只要做到流利背誦,就是語文學習的寶貴積澱和利器.雖然不是立竿見影,但潛移默化中大有好處。

建議廣泛閱讀,而非選讀"作文精編" 。小學生語文基礎的優劣,主要體現在閱讀理解和作文上。而非侷限於兒童讀物。拓寬知識和視野,早一點了解社會和生活,培養小主人精神,同時也達到思品教育的效果.閱讀刊物可以是全國及當地新聞報刊,優秀讀物等等.比如寒暑兩個假期,學生如果有效利用的話,在語文能力上會有很大的提高,包括知識寬度,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等等。

在語文課寫字教學中,除指導寫字外,我認爲利用好學生自身的資源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利用寫字比較好的同學爲有利資源,樹立他們爲榜樣,讓同學們都來學習他們的長處,經常地組織他們進行欣賞。這樣,學生們既明確了榜樣的特點,又找到了差距。

班級中,有一位叫蘇然的的同學,他的字寫得非常漂亮。因此我在同學們的心目中樹立了他爲榜樣,這樣,在寫字課上我把他的作業拿給大家看,讓同學們進一步地瞭解他,瞭解他寫字的方法以及寫字的水平,讓同學們把自己的字和他的比一比,讓大家找到自己和她之間的差距。在將他平時寫字的辛苦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些,最後作出這樣一個結論——經過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終能夠取得好成績。而後,引導大家向蘇然同學學習,激勵同學們努力去做,每天都把自己的字和的比一比,看一看自己進步了多少。在這一榜樣的引導下,我們班許多同學的寫字水平得到了提高。

另外,還要多樹立一些有着不同特點的榜樣,讓孩子們有所比較,看到他們的優點。在我們班上,不止蘇然一個同學是榜樣,還有楊宏月同學、郭韻傑等等。楊宏月的特點是:書寫整潔,結構勻稱,基本筆畫寫得比較好。郭韻傑同學字的特點是:字體方正,落落大方。而張靜同學字的特點是:結構嚴謹,筆畫優美。在課餘間,我會組織孩子們翻看他們的作業本,互相學習。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缺點,並從榜樣那裏找到補救的辦法。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