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四篇

本文已影響8.1K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四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通過仔細觀察,細細品嚐,在吃吃玩玩中很輕鬆,自然的熟悉甜黍的內外特徵及其各部分的功能,並簡單的瞭解一下甜黍的生長過程。

2、 讓幼兒知道甜黍是我們崇明的土特產,從而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整株甜黍,甜黍的生長過程畫,甜黍穗,甜黍籽,若干白紙,

重點:

幼兒在吃吃玩玩中熟悉甜黍的內外特徵,及其各部分功能。

難點:

怎樣引導幼兒觀察甜黍的內外特徵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活動過程:

(一) 猜謎,引起愛好

小朋友,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樣你們很熟悉,很喜歡的東西,先不告訴你們,讓你們先來猜個謎語。

一節一節青又長,

他的頭上結滿籽,

只吃生來不吃熟,

它的味道甜又甜,

我們大家都愛它。

(請知道的幼兒悄聲告訴我)

請大家一起說,是什麼?(出示實物)

對,這叫“甜黍”。

(二) 讓幼兒邊觀察邊講述甜黍的內外特徵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老師:小朋友,你們知不知道這甜黍是怎麼長出來的嗎?(幼兒)

好,請你們來聽我講個小小的故事,你們就知道了。(出示第一幅)漂亮的春天來了,農民伯伯把一粒粒甜黍籽撥撒在細細的泥土裏,春雨綿綿,(出示第二幅)一粒粒甜黍開始慢慢地發芽,並靜靜地從泥土裏鑽出來,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漸漸地,漸漸地,長成了一棵棵小苗苗,(出示第三幅)農民伯伯非常愛它們,經常給它們澆水、施肥、捉蟲,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理下,它們越長越高,開始抽節了,粗壯了,最後,頂上開出了漂亮的花,(出示第四幅)慢慢地成熟了。

老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甜黍它長得怎麼樣的?

(出示實物,整株甜黍,每組一根)

1、 現在我請大家仔細看看,摸摸,想想,甜黍到底怎樣?

它的最下面是什麼?中間是什麼,最上面是什麼?它們都分別長得怎麼樣?比比誰看得最仔細。

2、 幼兒仔細觀察,師巡迴指導,請幼兒把看到的講給大家聽。

3、 提問:(1)甜黍的最上面是什麼?象什麼?它長在哪裏?有何用?

(2)根上面是什麼?長得怎麼樣?有什麼用處?

(3)表面上是什麼?什麼顏色?有何用?

(4)甜黍的粗細,

(5)葉子長得怎樣?象什麼?

[page_break]

(6)葉、殼剝掉后里面是什麼?什麼顏色?摸上去感覺怎樣?有何用?

(7)皮裏面是什麼?什麼顏色?

請一個幼兒試着把皮咬下來,並要求注重安全。味道怎樣?(請個別幼兒品嚐一下)

吃肉裏的什麼?把什麼吐出來?

4、 小結:甜黍的內外特徵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三) 請每個幼兒仔細地品嚐甜黍,教師與其共享,同時告訴孩子甜黍是崇明家鄉的土特產,從而使之產生愛家鄉的情感。

(四) 讓幼兒做做玩玩,深一步瞭解甜黍

1、 老師:(出示甜黍籽做的範畫)

看,是什麼?(飛機、房子)

你們知道用什麼做的嗎?

對,甜黍籽還有一個本領,那就是可以做畫。

2、 你們想不想試試看?用什麼方法?

(幼兒動手操作,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開動腦筋做出與別人、老師不一樣的)

3、 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仔細觀察,幼兒所用的不同方法,然後讚揚開動腦筋想出又快又好的甜黍籽的方法。

4、 互相觀察作品,講評,鼓勵,表揚,做得好,開動腦筋的幼兒。

活動結束

幼兒去洗手,教師與保育員一起整理教室。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鐘面的構成,欣賞不同的鐘表。

2.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示範鐘錶一個。

2.請幼兒每人自帶一個鐘錶,每人帶一種玩具或圖書。

3.玻璃珠、數學題、圓形、皮球、彩筆、統計表。

活動過程:

1.做遊戲“山上有個木頭人”引起興趣。

2.出示實物,欣賞鐘錶,等待一分鐘。

師出示大時鐘:小朋友看這是什麼?(鍾)鐘面上有什麼?

總結:鐘面上有12個數字,還有分針、時針、秒針,最長的叫分針、最短的針叫時針,最細的針叫秒針,秒針轉一圈分針走一格,就叫一分鐘,一分鐘等於60秒。

幼兒欣賞各式鐘錶,等待一分鐘。

(1)請幼兒欣賞帶來的鐘表,說一說相通和不同的地方。

(2)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計時,感受一分鐘有多長,可伸展雙手錶示一分鐘的長短。

(3)請幼兒說一說,一分鐘能做什麼事情。

3.自由一分鐘。

師:現在我給小朋友一分鐘,你們可以自由的玩。

師:剛纔一分鐘時間你做了什麼事?感覺怎麼樣?

4.快樂一分鐘。

師: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四種材料,每種材料操作一分鐘。

第一種是夾珠子。

第二種是圓形塗色。

第三種是做計算題。

第四種是拍皮球。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教師計時,每次變換不同信號。

第一次無信號,第二次順數60,第三次用鈴鼓配合。

每次活動結束幼兒迅速記錄相應數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戶外散步時,兩名幼兒爲魚池內螞蟻爬上葉子這一現象發生爭論,並圍繞“螞蟻會不會游泳”討論不停,這一爭論引起許多小朋友的好奇。爲滿足幼兒對螞蟻探究慾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提供不同材料,創設不同情境,激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培養幼兒自己尋找科學答案的能力,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培養幼兒喜歡對身邊現象大膽猜想、主動探究的好習慣。

3、鼓勵幼兒在活動中互相幫助、友好協作。

【活動準備】

1、小碗、水、小棒、石頭、紙等。

2、螞蟻較多的場地。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夠帶着問題參與實驗並尋找出答案。

難點:幼兒運用多種現場材料救助螞蟻。

【活動過程】

1、討論:螞蟻會不會游泳?

師:有的幼兒認爲螞蟻會游泳,有的說不會,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呢?

幼:小螞蟻不會游泳,它停在葉子上是求生呢!

幼:螞蟻會游泳,不然它怎麼會游到葉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見,並且爭得面紅耳赤,不過多數幼兒贊同螞蟻會游泳的看法。

2、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帶着疑問拿着小碗開始進行探索。

“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我們怎麼樣才能知道呢?”我問幼兒。小朋友說:“我們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裏呢?”我反問,幼兒說:“拿個小碗吧。”於是幼兒帶着疑問拿着小碗來到操場上迫不及待地開始實驗了。他們將螞蟻輕輕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螞蟻會怎樣。

幼:小螞蟻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們和在地上爬得一樣快。

幼兒全神貫注地關注自己碗中的螞蟻,並且邊觀察,邊和旁邊幼兒交流着……我問幼兒這樣看,能知道小螞蟻會不會游泳嗎?幼兒說,“不行,碗裏沒有水。”我又問:“那怎麼辦呢?”幼兒輕輕地說;“我們在碗裏放上水就知道了。”於是……

3、把螞蟻放在裝水的碗中再次觀察尋找答案: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

教師引導幼兒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後再觀察螞蟻的活動。看着,看着,一名幼兒激動地把小碗舉到我面前說:“老師你看,小螞蟻會游泳,它們正在水裏快樂地扭動着身體呢。”

另一名幼兒揮着手招呼旁邊小夥伴:“快看,我的螞蟻會潛水,它們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螞蟻在水底爬呢。

於是,幾個幼兒聚集在一起討論着:“小螞蟻肯定會游泳,你們看它E水裏遊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點像放大鏡,螞蟻變大了,看它的身體有六條腿,嘴像鐮刀一樣,眼睛小小的,沒有睫毛。”

之後,多數幼兒激動地呼應起來:“我們贏啦!小螞蟻會游泳。”

這時一名幼兒皺着眉頭說:“我的螞蟻不動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話,提醒了其他幼兒。於是,大家紛紛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螞蟻,似乎都不動了。最後,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螞蟻都倒出來了。

4、引導幼兒一起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

師:剛纔我們看到螞蟻快要死了,我們小朋友都把螞蟻和水倒出來,幫助螞蟻逃生,那如果螞蟻在湖中、海里落難了,又沒有辦法把水0出來,咱們應該用哪些辦法來幫助落水的螞蟻呢?

幼:上次在池塘裏我看見小螞蟻爬上了葉子,往水裏放些葉子,螞蟻不會累也不會淹死了。(隨後孩子們開始找葉子往裏放)

師:這個辦法不錯,可是如果沒有葉子怎麼辦呢?你們再仔細想還有沒有別的好辦法來救助小螞蟻。

第二輪的探索活動開始了,幼兒有的放小石頭(讓螞蟻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紙,有的放木棒……

幼:老師,我想到一個好辦法,把一根長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頭在水裏、一頭在外面,螞蟻順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對於這個建議,大家都比較贊成,於是,幼兒再次投人救助螞蟻的活動中。

5、小結: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師:螞蟻剛到水裏是什麼樣子的?

幼:能夠自由自在地游泳。

師:螞蟻在水裏待了一會兒之後又是什麼樣子的?

幼:做掙扎,然後動作就慢了下來、運動小了。

師:如果放進一片葉子(紙、棒等)會怎樣?

幼:螞蟻會自救。

師: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回去後,通過上網、看圖書等方式尋出答案。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此次探索活動源於幼兒一次意外現象的發現,產生了“螞蟻會不會游泳”的疑問。由於問題是幼兒在活中發現的,所以幼兒探索時興趣濃厚。老師能適時引導,通過猜想、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使幼兒從剛開始以自我爲中心的無依據猜想到根據客觀依據進行猜想,培養了幼兒求真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精神。

2、活動中的不足:

幼兒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發現螞蟻在水中待一會兒後,活動越來越少。由於怕螞蟻死,於是就把它們放生了,爲了保護幼兒純真的愛心,因此探索活動也就此停止。因此,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還是沒能通過本次實驗找到科學的答案,最後只能引導他們通過上網查資料、從書中尋找答案。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遺憾。

主要內容:

1、質疑:到底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

有的教師認爲:如果可以這樣實驗,幼兒以後對什麼發生興趣,就對什麼進行探索、實驗,那麼,是不是會有很多的小動物會喪生或殘疾?可以通過一些資料、影像來解答幼兒的疑問。

有的教師認爲應該讓幼兒去探索,當幼兒發現螞蟻不能在水中待長時間,他們也是有愛心的,立刻便把螞蟻放生了。這不是一次愛心教育的契機嗎?

2、幼兒獲得知識的過程,是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要提供親自動手的機會,但是也要重視愛心教育。

只有幼兒親自參與探索,纔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這次不讓幼兒實驗而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或看一些資料,幼兒只是對螞蟻有一些膚淺的瞭解。但通過幼兒自己探索、實驗,他們可以從中尋找出答案還可以瞭解到更多的知識。教師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理,引發幼兒爲探索確立目標。尤其所探索的內容是從幼兒的疑問中來,所以幼兒的探索興趣濃厚,以至於每個幼兒都能夠參與其中。

幼兒對萬物都感興趣,充滿了好奇,教師應該鼓勵幼兒進行探索,還要相信幼兒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兒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兒。但在有一定難度的探索活動進行前,老師要講出注意事項,如在探索螞蟻到底會不會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師可以提出“如果螞蟻在水中不會游泳,快死了,我們該怎麼辦?”從而讓幼兒心中樹立愛心意識,必要時候還可以請老師幫忙。

綜合評析:

“發現問題——猜想——實驗驗證——發現新的問題”這一過程和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相一致,幼兒發現池塘裏螞蟻爬上葉子,便對這一現象產生興趣,紛紛就螞蟻會不會游泳進行猜測。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親自拿實驗工具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在此過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由此可見,教師這一選題對幼兒有意義,不僅培養幼兒科學的探究精神,而且也培養了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本活動很好地體現了預設和生成的結合,事先預設的目標本來是通過觀察探索並尋找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這一答案,但當幼兒發現螞蟻在水中快死的時候都把水倒出來時,教師馬上引導幼兒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並提供了相應的材料,雖然沒有實現預定的目標,但生成的活動對幼兒發展有更大的價值。

小組合作反思緊緊圍繞“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這一問題展開,中心突出,研討較深入,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表達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鮮明的兩種對立觀點:一方認爲只有親身實踐,幼兒的認識才會更深刻,所以應該讓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小螞蟻探究。另一方則認爲,不能因爲幼兒對什麼感興趣就對其進行探索、實驗,否則會有很多小動物喪生或殘疾。通過深入探討,大家最後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應支持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探究,但在必要情況下,教師應在之前做一定的價值判斷,並對探究內容做一定篩選。不僅有聚焦的問題,又有交鋒的過程,最後又形成一致的認識。這是一個觀點碰撞及同伴互助的過程,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和研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幼兒園、老師、同伴的熱愛之情,不忘幼兒園的幸福生活

2、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及做事的持續性,拓展幼兒與人讓交往的技能。

3、培養幼兒能獨立地進行紀念冊的設計、製作。

4、激發幼兒渴望上小學、即將做個小學生的自豪感。

5、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6、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白紙若干、彩筆、訂書機。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欣賞音樂《甜甜的家》,再次感受與老師同伴在一起的快樂和幸福。

剛纔,我們欣賞的歌曲的名字叫《甜甜的家》,這個甜甜的家指的是哪裏?甜甜的家裏都有誰?一家人在一起心情是怎樣的?

二、談話,萌發幼兒的惜別之情。

我們有這麼一個甜甜的家,真幸福。可是,過些日子,我們小朋友即將升入小學,要離開這個甜甜的家,離開朝夕相處的小夥伴和親愛的老師,你們有什麼感覺?心裏是怎麼想的?你們有什麼話要對老師和小夥伴說?

三、激發幼兒建立紀念冊的願望。

不管我們怎麼捨不得,我們還是要分開。分開後如果想和大家聯繫,該怎麼辦?用個什麼辦法把小夥伴的信息保存下來,不會忘記,而且方便大家以後聯繫?

給小朋友2分鐘的時間討論一下。

幼兒交流好辦法。

四、討論紀念冊的內容和形式。

我們可以把自己的信息記錄在一張紙上,然後把每個小朋友的信息裝訂在一起,做成一本紀念冊, 小朋友想老師和小夥伴的時候就可以看看,還可以隨時聯繫。那麼,我們應該在這張紙上記錄哪些內容,讓小夥伴一看就知道是誰的信息?

根據幼兒的意見確定記錄內容和形式,如內容可包括姓名、電話、自己的愛好等,可以繪畫或寫字,然後鼓勵幼兒在紙上表徵出來。給幼兒10分鐘的時間完成。

五、請個別幼兒交流展示自己記錄的內容。

將全體幼兒的記錄紙裝訂成紀念冊。

六、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去後給自己的紀念冊設計封面,好好保存,永遠記住幼兒園這幸福美好的時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