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和小寒是什麼意思

本文已影響1.3W人 

大寒和小寒是什麼意思,大寒小寒都是二十四節氣中比較末尾的節氣,都是冬天氣候特點的總結,只看名字就知道兩個氣候特點有相似之處,下面和大家分享大寒和小寒是什麼意思。

大寒和小寒是什麼意思1

小寒是什麼意思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爲285°;公曆1月5-7日交節。小寒,標誌着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的天氣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俗話有講:“冷在三九”,由於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該節氣之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講法。 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小寒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嚴寒時期,土壤凍結,河流封凍,加之北方冷空氣不斷南下,天氣寒冷,人們叫做“數九寒天”。在我國南方雖然沒有北方峻冷凜冽,但是氣溫亦明顯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時候是小寒及雨水和驚蟄之間這兩個時段。小寒時是乾冷,而雨水後是溼冷。

大寒和小寒是什麼意思

大寒是什麼意思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鬥指醜;太陽黃經爲300°;公曆1月20-21日交節。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汽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

大寒時節

大寒小寒哪個更冷

從全國氣候統計來說,小寒節氣冷於大寒節氣的年份更多一些。

根據我國常年的氣候數據統計,我國北方大部一年中最冷的時間段是每年的1月中旬(10日-20日)。每年的小寒節氣從1月5-7日開始,一個節氣15天,中旬恰在小寒節氣之內。 因此,對北方大部地區來說,小寒的確冷於大寒。

而對於南方大部地區來說,卻是大寒節氣時最冷。大寒節氣一般從1月20日開始,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不過,總有一些地區”與衆不同“。四川西部、雲南大部一年之中是12月下旬最冷,大概是在冬至節氣;西藏、新疆的部分地區最冷的時段出現在1月上旬。

小寒習俗

消寒圖

元代開始,從皇宮到民間都時興“九九消寒圖”,有銅錢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蘆形等多種樣式。一般的玩法是:冬至之後,貼梅花一枝於窗間,佳人梳妝之時,每天用胭脂塗滿一圈,等到八十一圈都塗滿,原本雪白的梅花盡皆化身杏花,窗外已春回大地

買年貨

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着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等,陸續爲春節做準備。

祭先人

由於古人會在十二月舉行合祀衆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臘月,小寒即是臘月的節氣。“臘”的本義是“接”,取新舊交接之意。臘祭爲我國古代祭祀習俗之一,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

大寒和小寒是什麼意思 第2張

小寒習俗

“臘祭”含意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記自己及家族的本源,表達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二是祭百神,感謝他們一年來爲農業所做出的貢獻;三是人們終歲勞苦,此時農事已息,藉此遊樂一番。

作冰戲

《宋史》有:“故事齋宿,幸後苑,作冰戲。”北方各省入冬後天寒地凍,冰期長久。冰面厚的地區,大多設有冰牀,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競走的,古代稱爲冰戲。

賞梅花

小寒天氣正冷,臘梅花卻迎着風雪綻放了,此花的開放,也許是爲了給蟄居的人們一個外出的理由。挑選一個有梅花的風景地,細細賞玩,嗅着梅香,神智也會爲之清爽振奮。

制膏方

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吃到春節前後。

煮菜飯

小寒這天,南京人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取用的食材不盡相同,有用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一些生薑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

大寒和小寒是什麼意思 第3張

小寒習俗

糯米飯

廣州人有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的習俗。爲避免太過軟糯,一般是用60%糯米加上40%香米煮成飯,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加一些熟花生米,再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裏食用。

大寒的習俗

迎竈神

常用的竈神聯上也往往寫着“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竈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竈”、“接神”的儀式。所以俗語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之說。在歲末賣年畫的小攤上,也賣竈王爺的圖像,以便在“接竈”儀式中張貼。圖像中的竈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國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說法、以示男女授受不親。也有的地方對竈王爺與竈王奶奶合祭的,便不存在這一說法了。

食臘八粥

小寒之後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爲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着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因爲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大寒和小寒是什麼意思2

小寒的變化特點

小寒的特點是天逐漸的、開始寒冷,尚未大冷的時候。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本節氣之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的說法。這是因爲在上一個節令冬至的時候,地表得到太陽光、熱是最少的時候,但還有土壤深層的熱量補充,所以還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

一般都會等到冬至過後,也是到“三九”的前後,土壤深層的熱量也消耗殆盡,儘管能夠得到太陽光、熱稍有增加,但是還會入不敷出,於是便出現全年的最低溫度的時候。

小寒的傳統活動

1、探梅

這個時候臘梅已經全開了,紅梅含苞待放,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爲之清爽振奮。

2、冰戲

我國北方的'各省,人冬之後就會天寒地訴,冰期十分長久,動輒從11月起,直到次年4月。春冬之間,河面結冰厚實,冰上行走都會用到爬犁。爬犁或由馬拉,或由狗牽,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撐船般划動,推動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區,大多都有冰牀,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競走的,古代稱爲冰戲。

《宋史》有:“故事齋宿,幸後苑,作冰戲。”《欽定日下舊聞考》中記載有:“西華門之西爲西苑,榜曰西苑門,入門爲太液池,冬月則陳冰嬉,習勞行賞。”《倚晴閣雜抄》中關於北平舊時的風俗,寫有:“明時,積水潭嘗有好事者,聯十餘牀,攜都籃酒具,鋪截銳其上,轟飲冰凌中,亦足樂也。”

大寒和小寒是什麼意思 第4張

3、廣東:吃糯米飯

廣州的傳統習俗,小寒早上都會吃糯米飯,爲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裏面一起吃。

4、養生上來看講

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鱅魚、鰱魚、蝦、海蔘、淡菜、蚶、酒等。特別要提出的是,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間,在這一天可以和親朋好友一起出去吃。

5、吃黃芽菜

民間一直有句流傳下來的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可見大寒和小寒時節寒冷的程度使人無法想象的。從字面上來看,大寒冷於小寒,但實際上,小寒一般在二九的第6天,再過三四天就是三九,所以可以說小寒節氣纔是全年最冷的的時候。

爲了禦寒,我國的青少年在小寒的時候就會有一些特別的體育鍛煉方式,如滾鐵環、擠油渣渣(靠着牆壁相互擠)、鬥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鬥)等。湖南鄉間一直到今天還會流行。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就會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的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的。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不要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並且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爲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大寒和小寒是什麼意思3

大寒習俗有哪些

1、除塵

除塵又稱“除陳”、“打塵”,就是大掃除;“家家刷牆,掃除不祥”,把窮運掃除掉;反之,“臘月不除塵,來年招瘟神。”除塵一般放在臘月二十三、二十四進行,即“祭竈”日,除塵時要忌言語,講究“悶聲發財”。

2、尾牙祭

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爲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爲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明年要解僱誰。因此現在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3、大寒迎年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幹農活外,還要爲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佈新,準備年貨,醃製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製雞鴨魚肉等各種年餚。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大寒和小寒是什麼意思 第5張

4、八寶飯

民間有大寒節氣吃糯米的說法,因爲糯米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養胃、滋補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寶飯。糯米蒸熟,拌以糖、豬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後再澆上糖滷汁即成。味道甜美,是節日和待客佳品。

5、糊窗

就是用新紙裱糊窗戶,“糊窗戶,換吉祥。”爲了美觀,有的人家會剪一些吉祥圖案貼在窗戶上,故又稱“貼窗花”,一般放在臘月二十五進行。

6、做牙

亦稱“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儀式,俗稱的美餐一頓爲“打牙祭”即由此而來。做牙有“頭牙”和“尾牙”的講究,頭牙在農曆的二月二,尾牙則在臘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現代企業流行的年會即是尾牙祭的遺俗。

7、喝雞湯

大寒已是農曆四九前後,傳統的一九一隻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的多爲老母雞,或單燉、或添加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寒冬裏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

8、年糕

吃“消寒糕”的習俗在北京由來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選擇在“大寒”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昇的好彩頭。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