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3篇

本文已影響2.01W人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想要學習寫散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3篇

假期時間讀了畢淑敏老師的一本新的散文。

我們首先來聊一聊作者畢淑敏。對於畢淑敏這位作家估計您一定很陌生,那麼電視劇《紅處方》、《血玲瓏》您一定不陌生吧,原著就是她。畢淑敏真正取得全國性聲譽是在短篇小說《預約死亡》發表後,這篇作品被譽爲是“新體驗小說”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臨終關懷醫院的親歷爲素材,對面對死亡的當事者及其身邊人的內心進行了探索,十分精彩。建議您有時間的時候買來看一看獲得另一種人生體驗。

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位當代作家,我喜歡她的經歷,她的職業。她曾在海拔5000於米的西藏高原阿里當兵,在蒼茫的高原上,她親眼看到一些年輕人爲了祖國的安全富強而永遠長眠在冰層中的悲壯。得過面癱,考過博士,當過醫生,現在是一位心理學醫生和作家。我更敬佩她沒有被生活打敗不斷隨着生活收穫着。王蒙老師這樣評價她:她還是那麼樣的正常、善良,即使是寫小說也沒有忘記他的醫生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衆生的宏遠,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條不紊的規章和清澈如水的醫心,她有一種把對人人的關懷和熱情悲憫化爲冷靜的處方集道德文學科學與一體的思維方式,寫作方式。

現在我們來聊聊這本書,比起她的小說,這本散文是不好抓到重點的,還是偏向心理學。定力不佳或許看不進去呢,若不是常看她的書定會覺得洋洋灑灑其實不然,她的的筆觸很細膩流暢與。這本書也是一樣,這裏有她作爲心理醫生治癒病人的感觸,這裏有旅遊時的隨筆,還有心理學名家的理解與思考。

如果您想拜讀這本書我建議您看“美”“愛”“快感”“苦難”這四章。我喜歡““苦難”裏面女乒們在高原上用黃連做的一個試驗。(具體的過程請您親自去書中尋覓吧。)生活如黃連般苦,可它竟是治病的良藥,多麼矛盾的事實,可是生活就是這樣當它給你一味苦藥的時候既定治好你的痛,看來苦能治痛。畢老師告訴我們世間苦有千萬種,千萬不要碾碎再細細品味,撇帚自珍地長久回味。這個社會有太多的人,習慣珍藏苦難,甚至以此自傲自虐。這種對苦難的持久迷戀和品嚐會毒化你的感官,會損傷你對美好生活的精細體察,還會讓你其實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這些就是苦難的`副作用。我還就真是那種把黃連細細碾碎慢慢回味的自虐患者,並且以此自居,還作爲一種人生經歷而驕傲着這麼多年,想想真的不該但畢竟我年輕有炫耀的就不錯了如今瞭解這道題定會努力改正。

“美”的開篇即“相由心生”,我同意!好似琳琳姐每次誇我漂亮的時候都會捎帶着一句因爲戀愛了。無論男女誰不想美麗呢誰不愛美麗呢?!以貌取人在當今這個社會還是很普遍的,臉還是重要的呢!好聲音火起來噱頭還不是不看臉了。怎麼來都是臉。可美也分爲很多種,我們這種天生不美的臉就得靠笑容來補充了。可是有些人也靠着假笑改變了容顏,比如《喜洋洋和灰太狼》一集中,大家看到美羊羊的笑容如花開,於是懶羊羊看到好處於是努力練習,結果用途卻是嚇跑灰太狼……多夾生的事情。若還糾結於自己的臉,那麼請你再看黃渤、王寶強兩位同志,不言而喻了吧!

這書帶給我的都睡正能量,那麼請你看看吧,不吃虧。

打開《畢淑敏散文集》,習慣性的隨便翻了幾下,不免覺得歡喜,畢竟是散文,不長,正適合我。因爲我看一些文學作品的時候,喜歡短小精悍,也許與我的性格有關:不把簡單的複雜化,更要把複雜的搞簡單。

我最喜歡《素面朝天》。畢淑敏用“素面朝天”的文字拌着“素面朝天”的感情,攪和成一碗對着天空的白皮面。吃下去,就是“素面朝天”裏樸實真誠、醇正柔和的美麗。“我相信不化妝的微笑更純潔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妝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誠,我相信不化妝的女人更有勇氣直麪人生。”是的,她用一支裏面裝着黑墨水的塑料杆子,告訴我們自然的淳樸馨香,還帶着春天小雨的細膩和夏天陽光的溫暖;她用一些能夠複製的語言,像一個朋友從容溫和地聊天,教給我們自然的美麗,甚至把自然種進我們的心田。這篇文章代表着她本人真實的品質與文風。

如同夏日海邊溫和溼潤、沁人心脾的風,畢老師的散文是親切動人的。平淡如水的文字和芬芳若蘭的意味有種讓人難以抗拒的親和力,把讀者的心拉過來。《孩子,我爲什麼打你》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她用最簡單的筆調議論了一個最簡單的事實:母親打孩子。但她說出了這個“打”裏埋藏的。

一個女人細膩溫柔的愛,一個母親辛酸而幸福的無奈,一個媽媽真實自然的一片苦心。但我從此理解了母親從前的訓斥與巴掌,看見了她成雪的髮絲,明白了什麼是愛,什麼是關懷,什麼是屬於所有父母的那片熱切的期待。

比如說她的《孝心無價》以一個晚輩的角度,平和地提醒大家:“趕快爲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父母是這輩子陪伴我們最長久的人,這輩子永遠支持我們的人,這輩子爲我們付出最多卻從不奢求回報的人。看了畢淑敏的這文章,難道你還能對身邊平凡的父母無動於衷?難道你還能不對自己崇高的父母心懷感激?

總的來說她散文給人一種輕鬆、愉悅而且深刻的感受。用兩個字來說是:祥和。

我的感受:

畢淑敏經歷過很多事情,曲曲折折。在她的散文裏時時可以體會到一種堅忍的毅力,不管是對人對生活還是對現實。我很佩服畢淑敏,她能夠給自己足夠的勇氣去高原部隊當兵11年,坦然面對了無數艱苦的生活條件。這種堅韌的性格甚至連某些男性都無法媲美的。她的人生經歷、再加醫德文才兼備就怎麼能不讓人五體投地、心悅誠服?而且,翻閱她的散文集,有喝下午茶一般的享受和輕鬆悠閒,並能感到生活中處處都有可貴的東西,任何微小的事物都有其閃光的一面。因此要熱愛你的生活、熱愛你的朋友、熱愛你周圍的一切以及熱愛你自己。不正像一個智者隨時提醒你生活的方向麼?

最後,用王猛給畢淑敏的書所作的序言上的一句話來總結:“淑敏太正常、太良善,甚至於是太聽話了。即使做了文章,似乎也沒有忘記她的醫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衆生的宏願,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條不紊的規章和清澈如水的醫心。她有一種把對於人的關懷和熱情、悲憫化爲冷靜的處方的集道德、文學、科學於一體的思維方式、寫作方式與行爲方式”

畢淑敏不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同樣是一位慈祥而又可愛的母親。在《混入北圖》這篇文章中,畢淑敏的母愛與她對兒子的教導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那時,北京圖書館是最大的圖書館,哪裏有各種各樣不同種類的圖書,但那裏卻有規定:只對成年人開放。不知是不是遺傳了畢淑敏,她的兒子從酷愛看書,對文學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慾。當他長到十幾歲已經是個小夥子的時候,畢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帶兒子“混入”北圖,滿足孩子向博覽全書的願望。

本文主要講述了畢淑敏到兒子進入北圖的過程和看書的過程。其中詳寫的是進入的過程。在過程中,運用了心理描寫和生動的動作描寫,表現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識破的心情,但兒子也急切想去看書的複雜心情。在好不容易進去後,兒子恨不得把全館的書都看一遍,所以,他直到閉館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所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畢淑敏的這篇文章中,充分的體現了兒子對讀書的渴望,甚至把博覽全書爲理想。的確,在我們少年時代的時光是很寶貴的,我們在學習上,不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是多多去闖闖,在豐富的經歷和閱歷下,就能夠讓你體會到世界是包羅萬象的。在青春時,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領域,爲夢想努力,像畢淑敏的兒子一樣,有志氣:“長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從正門走進北圖,因爲那是貴賓的通道!

<<附耳細說>>中引用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韓國的相國,微服私訪路過一片農田,在休息時,看見一農夫駕着兩頭牛耕地,隨問農夫兩頭牛哪一頭更棒呢?農夫一言不發,待將牛牽到一旁吃草時,走過來附在相國的耳邊輕聲說:“邊上那頭更好些。”相國很奇怪,問,你那麼小的聲音幹嗎?農夫回答:我若大聲回答,牛雖然不說話,但它們還是會從我的手勢聲音中看到我在評價它們,評價低的牛雖然不夠優秀,但也盡力了,它知道會難過的。

讀到此處,我心揪然,一個農夫對待一個不會說話但是任勞任怨的牛,是那樣的愛護和尊重,極力的維護着它們的自尊。牛何其有幸,遇到這樣一個仁慈惻隱、深明大義、體貼入微的主人。古人常用“對牛彈琴”的話來恥笑一個人的笨拙和愚蠢,但是,農夫用行動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和立場:牛再笨,也有感情,也有尊嚴,我們沒有理由和資格去詆譭它和輕視它。

推及到人,推及到官者與百姓、長輩與晚輩、老師與學生、父母與孩子、富有與貧窮,無不涉及到類似的相處環節,遇到這樣的處事之際,我們是否能夠心平氣和的也來個“附耳細說”呢?至少我做的不夠好。面對非常頑固的學生違規行爲,我總會情不自禁的提高嗓音。多了幾分怒氣,少了幾分理解和寬容。面對學生一次考試中覺得自己反覆強調的問題,一些學生仍然出現的時候,總是少了份耐心多了幾分憤慨,那時的言詞總會顯得有些犀利。無形中總是傷害到學生那已經意識到錯誤的學生。傷害了學生那已經因成績不理想而自責苦悶的心,我沒有做到農夫般憐惜學生那道柔弱的尊嚴。

人的心是脆弱的、是柔軟的,不象鋼鐵一般的堅硬耐火抗烈,正因爲人心是柔軟,所以人才有別於其他事物會感動、善良、仁愛和多情,也正因爲如此,人更容易受到傷害。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優秀和卓越,十指有長短,我們不能因爲拇指的短就忽視它的作用,我們不能因爲食指的長而認爲它無所不能。我們要學會正視別人的所有優點和缺點,不鄙薄、不鄙視、不慫恿、不誇張,切合實際,用愛去感知着一切。

多學會“附耳細說”,尊重一切。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