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春》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1.22W人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朱自清散文《春》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朱自清散文《春》讀後感

如果說有一篇最適合在春天裏朗讀,能讀出一種極致的美感,能讀得心暖暖地融化,讀得眼中幾乎要涌出愜意的淚水,那應該是朱自清的《春》吧。請想象:久經悽風寒雪的冬天,心和眼一樣的乾澀枯寂,單調而寂寞地盼,甚至盼到了絕望。突然,呼啦啦,天地奇蹟,豔豔的五彩繽紛,亮亮的金碧輝煌,脆脆的聲清清的香甜甜的笑,紛沓沓在我們的身邊擠滿。呵,讀讀《春》吧,誰能不欣欣然地放歌?

《春》帶給我們的,是生命感的驚蟄,心靈最柔軟處的一次醍醐灌頂的驚蟄。裏面的每一個字,都在魚兒似的躍躍欲試地跳出水面,她們順理了春的足跡,喚醒着我們沉寂的感覺,走出灰暗的絕望之域,帶着微笑向那個可以縱情歡歌的希望天堂進發。這,是我今天又一次讀《春》最強烈的感覺,是過去沒有的。

不止一處,我讀到別人眼中的《春》,被“結構美”“語言美”“情感美”的賞析同化了。也不止一次,從這樣的角度,帶着孩子們走在《春》裏,讓他們讀一讀,賞一賞,悟一悟。未褪盡稚氣的聲音,增添了課堂的春意,於是我便順理成章地得意於教學的'“成功”。但是,我從沒有感動過,也沒有讓孩子感動過。很簡單,那是朱自清自己的《春》,是一篇文章叫《春》。

今天,我又回顧了那本彙集了無數悲傷感情的作品——巴金的《春》。

可以說,他是作者嘔心瀝血地寫出來的,是包涵了作者的真情實感的。

靜靜地讀着“序”,我突然間感到一股暖流騰了上來,彷彿此時此刻,那位偉大的作家——巴金,正一臉慈祥地坐在我面前,與我對話。

這本書裏沒有一個人是主角,也沒有一個人有什麼“驚天動地泣鬼神”的傳奇故事。他們跟我們一樣,是個普普通通的人,只不過他們的生活比我們的更黑暗些、再黑暗些。那個所謂的“家”早已變成了口中的代名詞“苦海”。

又看了看這本書的背景——那是一個充滿了陳觀念的社會。我不禁感到十分同情這本書中的人物,他們被舊觀念束縛着,不能有自己的思想;我也羨慕那些雖被束縛住卻仍不放棄的人,是什麼力量使他們能堅持下去呢?

在這本書裏,作者着重刻畫那些醜惡現象,來諷刺黑暗的舊社會,同時也深刻、細緻地描繪了“覺慧”、“淑英”等“進步青年”。

我認爲,巴金這麼用心地刻畫這些人物,不僅是爲了諷刺舊社會,還體現出他作爲一個“愛國者”,迫切的想讓祖國強大,舊社會拉開新的一幕,脫離沉舊、敗的老規矩。

那麼,我將用巴金寫過的一句話結尾:春天,是我們的!

春天來了,百花吐芽,百鳥齊鳴,春光明媚,春回大地,在這美好的日子裏,重讀朱自清的《春》,感受很深。春天,就像“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 眼”。春天是一年的開始,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最富有活力的季節,想在秋季裏獲得好收成,就要在春季裏辛勤地耕耘,播種。

作爲一個在春天出生的女孩,我特別喜歡春。因爲春有一種令人嚮往的生機。在這大好春光裏,你別忘了一件事:耕耘與播種。

對於我們六年級畢業班的同學來說,今日的辛勤耕耘與播種意味着什麼?就意味着畢業考試的優秀和未來學習的堅實基礎。六年級下學期複習是重點,有同學以爲複習

便是“炒冷飯”,都是學過的東西,再學沒有必要。我的觀點卻不同。複習應該更認真,用平時上新課的那種精神去複習,將小學6年學過的東西聯繫起來,系統地複習,要像一塊幹海綿吸水一樣,儘自己的力量去複習。就像蘇東坡的《送章惇秀才失解西歸》中所說的: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一樣,讀一百回,複習一百回,才能理解的更透徹。

同學們,有一位作家說過,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不在事物本身,而是你握不住的一剎那。來吧,讓我們一起抓緊這大好春光,去耕耘,去播種!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