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女神》

本文已影響1.93W人 

讀後感《女神》,缺少閱讀的積累就會下筆如枯井,閱讀被賦予的文化內涵是深厚的,在閱讀的世界中可以拋開一切,用知識填充自己的頭腦是很必要的,下面小編就帶你來了解讀後感《女神》。

讀後感《女神》

讀後感《女神》1

我很喜歡《女神》的作着在詩中反覆出現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創作個性。也許,《女神》的成功就在於詩人的大膽的創作個性及當時社會的需要吧。

《女神》中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開闢鴻荒的大我”即五四時期人們心中覺醒的、新生的中華明族形象如《鳳凰涅盤》中的鳳凰。臨死之前,它們迴旋低昂地起舞,共同歌唱,鳳鳥“即即”而鳴,凰鳥“足足’相應。凡鳥的淺薄和猥瑣,意在鞭撻現實中的醜惡和庸俗的同時,進一步襯托鳳凰自-焚的沉痛和壯美。我們作爲二十一世紀的’五四”青年,就應該具有“五四”式的徹底,不妥協、戰鬥和頑強的民族精神,“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那種對自由與個性解放的熱烈追求,對人的價值、尊嚴和創造力的充分肯定,是那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心靈世界。

《女神》誕生之時整個中國是一個黑暗的大勞籠,這激發了詩人叛逆的、反抗的精神。《鳳凰涅盤》中的鳳凰雙雙自-焚乃是與舊世界徹底決絕的反抗行動,是叛逆精神的強烈爆發與燃燒。作爲一代的有志青年,我們應當具有這中與黑暗勢力作鬥爭的叛逆的大無謂精神。借鳳凰“集香木自-焚,再從死灰中更生”的古老傳說,也表現出了強烈的愛國激-情和反帝反封建的時代精神。主體形象鳳凰,不僅是年青人的化身,也是民族覺醒的詩的宣言,更是我們青年學生閱讀的精神食糧。

《女神·爐中煤》表達的是詩人願意爲祖國赴湯蹈火、不具犧牲的濃烈情感。“爐中煤”比喻詩人像熊熊燃燒的爐心一樣的愛國赤心,詩的副標題“眷戀祖國的情緒”正與這熱烈燃燒的煤火一樣激-情燃燒。用“活埋在地底多年”的煤比喻曾長期深深地埋藏在詩人心裏的愛國感情,這愛國情感到了“五四”時期才從心裏奔放出來,像煤一樣重見天光。在繁榮的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作爲新一代祖國的接班人,我們難道連這激-情品膨湃,熱烈的區區愛國之心也沒有了嗎?那我們還算什麼祖國的棟樑、國家未來的主人呢?

《女神·晨安》寫詩人在“千載一時的晨光”裏,向着“年青的祖國”,“新生的同胞”,向着革命的先驅,藝苑的巨擘,向着壯麗的山河,向着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口氣呼出了二十七個“晨安”。這是何等的豪邁,何等的雄壯!充分表達大膽否定黑暗現實的一切,揚棄因襲的自我,熱烈嚮往新鮮、淨朗、華美、芬芳的新世界。體現了追求解放民族的精神和戰鬥的樂觀主義氣概,充分表達了作者積極破壞舊事物創造現世的光明的進步的社會的理想,對新世界的光明發出的吶喊,對新青年發出的吶喊,更是對後人發出的吶喊,激勵我們鼓勵我們!喚醒我們華夏億萬兒女遠大追求及對人生的遠大抱負!

年青,就是我們的資本,作爲新一代的年青人,“我們可以被摧毀,但我們不能被征服》‘如果你閒暇無所事事,就捧起《女神》讀一讀吧,它將喚起你靈魂深處的良知和責任,它會帶給你心靈的震顫,會讓你心中充滿激勵。

讀後感《女神》2

聽老師講過郭沫若《女神》來由的一個演義版本。郭沫若讀到所謂“新詩第一人”胡適的新詩集《嘗試集》——特別是讀到“兩隻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爲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和“我從山中來,帶着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時,非常非常地激動,不是因爲覺得寫得好,而是因爲非常非常地遺憾,因爲自己的疏忽大意,把本該屬於自己的豐功偉績,拱手讓給了胡博士。“像這樣——或者比這還要好許多——的詩,我在家裏寫了一大本子呢!可惜沒拿出去發表!”

今天讀過《女神》之後,其實我更願意相信,當郭沫若讀到胡適博士的詩後,心中詩情勃發,熬了幾個晚上,於是《女神》就誕生了。

讀郭沫若的'《女神》讀出的是蓬勃的激情。那恣肆汪洋的情感,猶如滾滾不斷錢塘潮,在人們的心中激盪起萬丈高的浪花。比如在《晨安》一詩中,作者寫道:“……晨安!我年青的祖國呀!晨安!我新生的同胞呀!晨安!我浩蕩蕩的南方的揚子江呀!晨安!我凍結着的北方的黃河呀!黃河呀!我望你胸中的冰塊早早融化呀!晨安!萬里長城呀!啊啊!雪的曠野呀!啊啊!我所畏敬的俄羅斯呀!晨安!我所畏敬的Pioneer(先驅者)呀!晨安!雪的帕米爾呀!晨安!雪的喜瑪拉雅呀!晨安!Bengal的泰戈爾翁呀!晨安!自然學園裏的學友們呀!晨安!恆河呀!恆河裏面流瀉着的靈光呀!晨安!印度洋呀!紅海呀!蘇彝士的運河呀!晨安!尼羅河畔的金字塔呀!……”詩人以最真切的感情、最真摯的敬意,用自豪的聲音,遙向大海西岸的祖國問安,一口氣喊出27個“晨安”,這噴薄而出的情感,正是詩人對祖國的無限依戀。

我又想起老師的玩笑話:“同學們,上語文課的時候,我是不會阻擋你們衝出教室的,說不定哪位同學就是因爲詩情勃發要去宣泄心中的激情,說不定哪位同學就是新時代的郭沫若呀!”當然,老師的原本用意可能是在委婉批評某些同學上課時間隨意進出教室,但是,換個角度,這何嘗不是對郭沫若詩歌的特點的形象概括呢?

真的,作爲當代的年輕人,我們爲什麼不學習學習郭老想唱就唱呢?可以進KTV盡情歡歌,也可以把自己的詩情傾注筆端,讓文字汩汩流淌。

我想唱歌呀我就唱,唱起歌來心情多麼舒暢……

歌唱吧青年朋友們,因爲生活本來它就是這麼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