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的教育理念

本文已影響1.41W人 

對於孩子的教育理念,孩子是媽媽們的心尖,家長是需要肩負起孩子的教育問題的,一些教育孩子的理念能讓我們正確的教育孩子。接下來就由小編帶大家詳細的瞭解下對於孩子的教育理念的相關內容。

對於孩子的教育理念1

對於孩子的教育理念

1、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其一,我們的父母大多沒受過專門訓練。無論是小時候,還是長大戀愛成家,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很少有人對我們說怎麼做父母。即使有人說過,也只是長輩們。他們或許會說“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長”……這些在生活中流傳的觀念對嗎?這需要我們去反思。要做駕駛員需要到駕校學習3個月才能拿到執照,而要做父母3個月能學會嗎?父母不同的語言、行爲、教育會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父母們難免會出錯。

其二,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離方向。父母與孩子間有天然的感情聯繫,特別是母子一體,自然產生期待,把自己沒實現的,沒做成的都轉而寄期望於孩子來完成,難免不切實際。

其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職責。由於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慮也是學校教育,忽視了他們自己纔是真正的教育基礎,纔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俗話說:三歲看老。孩童時代所受的教育影響着人的一生,兒童對世界的最初認識源於父母,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人刻骨銘心。父母們慣有的家長概念在英文中其實是個貶義詞,含有“家長制”、非民主的意思。而要孩子完成一件事必須有真正的理解、接受,才能去做好。對教育職責的漠視,教育理念的偏頗自然導致家庭教育易出錯。

2、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通常優秀孩子成長爲優秀人才的背後,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一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從其家庭中找到充滿衝突和矛盾的因素。

父母們把孩子送到小學、中學時,總喜歡說:“老師,這孩子全交給你啦,拜託啦!”其潛臺詞是“與我”無關啦。其實,絕對不是如此就行的。撬動地球的手,就是推動搖籃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隨着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壞的家庭往往給孩子負面影響。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可以印證。張家港×校一位初二的孩子星期日晚在家複習迎考,他父母邀了幾個朋友來家搓麻將,其響聲攪擾了孩子,孩子無奈說:“11點多了,還打,我明天怎麼考試?”麻友們正在興頭上,對孩子的話不予理睬。孩子生氣了,就將電視打開,並把音量調大,弄得左鄰右舍上門抗議,他父母覺得丟了面子,將他打了一頓。孩子連夜出走……朋友們常問我每週有多少時間與孩子在一起?我說由於工作忙,我與孩子相互交流並不很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一定是在看書,寫作,不需要講話。身教遠大於言教嗎。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讀書,家中有多少書,培養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樣的。

2004年,中國出版社協會做了一項調查:我國有45%的家庭無一本藏書,無一個書櫃;韓國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書。沒有書香家庭,哪有書香校園,書看社會?父母不進步又怎指望孩子成龍、成鳳。

學習型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是共同成長,甚至相互影響的。他們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響方式,如親子共讀,親子通信,講述成長故事等。父母的成長和孩子的成長一樣,是沒有止境的過程。父母的不斷進步、不斷學習,其影響是無形而深刻的。

3、品德重於學問,狀態大於方法

(1)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築人格長城。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醜。有了高分數,好成績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實上,影響終生髮展的因素中,分數並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約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樂,是受人歡迎、尊重,而不是知識學問。點點滴滴的影響,將會對人格的健全發展奠定厚實的基礎。我們注意到不少父母過多關心學習,只要考出好成績,什麼要求都答應,什麼願望都滿足,什麼承諾都兌現。品德低下卻不被關注,有些孩子說謊,拿家裏東西或別人東西,自我中心,不考慮別人感受。這樣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憂慮。

我的孩子小時候也拿過家中東西,但我們讓他知道犯這種錯誤受到的處罰遠遠勝過考試學習知識的失敗,讓他知道了爸爸、媽媽不是很看重分數,而很重視品德,使他成爲了一個謙和的人。行爲習慣的養成也是很重要的。我的孩子小時候整天丟三落四,今天買的尺子明天丟,到三年級騎車上學,鑰匙也常丟,常要我們送。怎麼行!後來我們決定:鑰匙再丟得自己跑回來拿備用鑰匙。四年級還這樣,他自己把車扛回了家。那得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呀!但換來的是鑰匙再也不丟了。所以,父母們應充分重視品德習慣的養成教育。

(2)生活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樣,生活成就人也是無聲無息的。只有關注生活的細節和進程,只有成爲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實驗有句口號:“狀態大於方法,方法大於苦幹。”現實情況恰好相反,是“苦幹大於方法,方法大於狀態”。實際上,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狀態。有了狀態就有了方法,有了狀態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前不久,復旦大學一位研究生跳樓自殺,他曾是某省的文科高考狀元,應當說學習成績是出類拔萃的,可又怎麼樣呢?父母白養了他,還不如考上大學留在身邊的子女,對社會也沒有貢獻可言。一位學者說過,哲學家與普通工人的差距遠小於野狗與家犬的差距。哲人與工人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一個單位裏同工種的人其差距是狀態造成的。有些人聰明,但他無所事事,怨天尤人,他就無所成。所以說,最重要的是狀態,是精神方法。凡有助於精神狀態培養的,就要去做;凡無助的,就要少做或不做。

4、把童年還給孩子

大家經常感慨:現在的孩子沒有童年、沒有快樂。只要進了學校就沒有好日子。在入幼兒園前,父母們懷着許多夢想,讓孩子彈琴、畫畫、唱歌、跳舞……一進學校,進了考試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遊戲。當然學習也不是爲了給孩子快樂,而是寄託了許多幻想。逐漸地,現實讓他們夢破,到了初中,那些美麗的幻想中的愛好便被斬盡殺絕。剩下的是“苦”。

正如孩子們所說:“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還是我。”是的,每天早晨天沒亮就匆匆趕在路上的是孩子,每天夜晚熄燈最晚的還是孩子(可能還有搓麻將的)。現在的孩子真比農民還苦啊!他們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幸福!

幸福是一種體驗,享受着教育的幸福,這是教育的一種境界。追問孩子幸福嗎?答案是不。可孔子《論語學記》首篇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應當是快樂的呀。爲什麼不能讓孩子在遊戲、活動、玩耍中學習呢?爲什麼關在書房才叫學習呢?我們的父母,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快樂指數啊!別讓范進重現!

5、無限地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

(1)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先讓我們從男孩、女孩身上說起吧。我們給女孩的玩具是布娃娃之類的,給男孩的玩具常是各種模型、而且是活動型的。那裏面含着我們希望女孩溫柔、文靜,希望男孩勇敢、活潑的意思。女孩子打架的結果會是挨訓:現在就這麼瘋,以後怎麼辦呀?男孩打架的結果是被讚賞:調皮的孩子聰明。

孩子長大了,人們說:女孩到了中學就不行了,男孩子到了中學就好了。要知道謊言重複千遍成真理。女孩子受到的暗示是“不行”,男孩子受到的暗示是“行”,這就使他們產生了不同的狀態,於是就如筆者在《享受幸福》中寫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愛孩子每一次的成長機會,欣賞他們的成長,欣賞他們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責他們吧。

(2)孩子的潛力恆大於已經實現的一切。現代科學的研究早已證明,人的潛能是具大的。殘疾人周舟不也成爲很棒的指揮嗎?聾啞女孩周婷成長爲美國著名大學的高材生,正是其父周洪賞識教育的傑作。讓我們無限地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吧!。

6、讓孩子有一樣屬於自己的東西

父母在培養兒童智力的同時,切不可忽視非智力的培養,應該使年輕一代具有遠大的目標、廣泛的興趣、熱烈的情感、堅強的意志、獨立的性格。

人最幸福的事是讓他喜歡一件事情,哪怕是種花、養小動物,使業餘時間、精力有所寄託。每個孩子,在家庭中、學校中都應使他有個興趣愛好。什麼最好?特色。現在分數最好,其它人都是失敗者。其實,孩子學的太難了,有的是一輩子都用不上的知識,有什麼價值?教育應該讓孩子有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名牌,也會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價值。

復旦那個自殺的研究生有什麼價值?很多優秀人才,他們並沒有接受正規大學的教育。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學到的諸如善良、勤勉遠遠超過大學的收穫。每個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長道路,讓他喜歡一樣,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生活質量。一個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樂,這很重要。

7、讓讀書成爲孩子的生活方式

讀書,是孩子們淨化靈魂,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主要任務就是讀書。但現在學生除了讀教科書之外恰恰很少讀書。凡是讀書多的孩子,一般來說,其神野必然開闊,其精神必然充實,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着。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這個人的讀書史。

讀書對於人的成長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愛讀書的民族,如猶太人。近代史上三個最偉大的人物均來自猶太民族:馬克思以唯物辯證法改變了人類對社會的看法,愛因斯坦以相對論確立了嶄新的宇宙觀,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讓人更準確地瞭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猶太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猶太族人。

他們讀書態度近乎宗教。孩子剛生下來,就用蜂蜜塗在書上,讓孩子舔,意思是讀書才能甜蜜。他們也絕不允許把書踩在腳下。他們每人年均讀書60本,中國人均只有5本。一個不讀書的人是走不遠的。是否讀書跟他是否大學畢業沒有關係,書纔是真正的大學,纔是讓人精神成長的樂園。寧靜才能致遠。讀書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

8、讓日記伴隨孩子成長

寫日記是個好習慣。通過寫日記,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總結和深化思考;可以鍛鍊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和駕駛語言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可以讓子女傾訴自己的情感,調節自己的情緒;可以培養他獨立的個性和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鍛鍊他的意志,開闊他的心胸,淨化他的心靈。不僅孩子寫、老師寫、父母也可以寫,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有的甚至徹底改變了一個孩子,一位家長,一個學校的狀態。因爲要想寫得精彩,就必須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一個普遍的事實是,正因爲父母覺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別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個命題肯定是正確的,只要父母們與孩子一起成長,儘管我們不是天才,但我們完全可以成爲天才的父母。

對於孩子的教育理念2

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

快樂

小葵花告訴我們,父母帶給孩子的第一要務是快樂。請先把你其他所有的期望、要求、意願放下,先看看孩子是否快樂?

他的童年快樂嗎?他現在快樂嗎?他和你在一起感覺十分舒適愜意嗎?他覺得你愛他嗎?他覺得家是是他最快樂舒適的地方嗎?

要是他怕你,甚至怨你,恨你,感覺自己的家是自己最不想呆的地方,那就要正視了。你再談期望、責任、將來,這些都是奢談,都是你的臆想。你已經毀了孩子的人生,並將繼續毀掉他的將來。

愛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都和孩子在一起,傾聽孩子的心聲,鼓勵孩子,給孩子以信心。孩子的`心靈充溢着愛,積極的一面自然會慢慢散發出來。

對於孩子的教育理念 第2張

品性

但對孩子的愛,不能是溺愛,而要注重品格的提升。一個感受到愛、幸福和快樂的孩子,在生活中以身作則,給他傳遞正能量。在與孩子的互動、活動中,給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

比如尊重、自信、堅持、寬容、友善等等。前提是在給予孩子快樂的基礎上。如果你帶給孩子的是恐懼、怨恨,你強調這些正能量的東西,只能適得其反。

快樂是雨露,品性則是陽光。有了這兩條,孩子即使稟賦一般,資質一般,能力一般,但至少已經具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和一個相對幸福的人生了,不是嗎?至少已經不會讓你因爲他而憂傷了不是嗎?

能力

能力這個東西,一部分靠稟賦,一部分靠努力。理論上,一個孩子的天賦越高越好,越努力越好。但如果孩子不快樂,就失去了根本;如果孩子品性不良,那麼他的未來更讓人擔憂。

可能他的人生,有一天就會出偏差。因爲你個人稟賦和能力再強,如果與社會背道而馳,那麼你的成功不會是一個賜福,而像是一個詛咒。可能有一天就會爲此付出代價。

在快樂和品性的基礎上,發展的天賦和能力,將是一個賜福。他就像風行於水上,會飛得更高,走得更遠。你不怕他,有一天會跌下來,摔得很慘。

所以我們對孩子的培養,首先強調的是快樂,其次是品格,最後纔是能力。現實中,我們華人家長往往是對孩子強行硬塞,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讓他們培養這個培養那個,卻忽視了孩子的快樂與品格,是雨露與陽光的事實。

沒有雨露和陽光,對孩子是拔苗助長,他的成長是晦暗的、枯萎的。

教育孩子的關鍵

第一大關鍵 如何讓孩子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

1、接受現實是走向樂觀的第一步

2、培養樂觀的性格,讓孩子坦然的面對生活中的不幸

3、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焦慮上,就不能發揮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倆”,實則大本事。

第二大關鍵 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1、心胸狹窄,只會讓孩子一生痛苦

2、擁有愛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動力

3、惡作劇會“惹禍”,及時引導孩子改正

4、及時消除孩子的殘忍行爲

5、懂得感恩纔會成長

第三大關鍵 培養孩子直面挫敗的勇氣

1、一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於正視失敗

2、培養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視

3、對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難融入社會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總是責備孩子的失敗,孩子將會變得“無能”

6、對孩子進行誇獎,但不要過度

第四大關鍵 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1、教會孩子一些安全常識,冷靜應對傷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總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處世能力,隨時都會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險

4、過分的保護,就等於傷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從容面對誘惑

第五大關鍵 讓孩子敢於夢想

1、有夢想纔有創造

2、不要訓斥孩子的夢話

3、孩子有夢想時催促他向夢想邁進一步

4、拒絕孩子問的爲什麼就等於剪斷了他思維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興趣

6、善於創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個奔馳的頭腦

教育孩子的建議

1、活潑、好動、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能一味的限制,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傳授本領,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勵。

2、馬和牛賽跑,當然是牛輸了,但這不能證明牛的無能,而是安排這種比賽人的無知。作爲家長,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提前設計孩子的未來,而不是僅盯着孩子的分數和排名。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之所以不成功,往往不是敗在學生手裏,而是敗在家長手裏。

3、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的老師。家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也是任何人都沒法取代的。現在,獨生子女心理疾病患者高達三分之一,我們要培養一個成功的孩子,首先要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

4、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能力,學生能幹的事大人包辦代替,大人就剝奪了學生提高能力的權利。凡是都要讓孩子親力親爲,纔可以鍛鍊孩子的潛力和能力。

5、14歲左右智力開發可以達到95%,但這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這個年齡之前學到他喜歡的東西,他的智力將會得到巨大的開發,但如果逼着孩子去學他不願意學的東西、幹他不願意乾的事情,對孩子的智力則會是一種摧殘和扼殺。

6、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之所以學習不好,往往不是能力問題,也不是基礎問題,更不是不用功,而是心理負擔太重。也就是說,學習之外的事,對孩子的干擾太大,嚴重影響到了他的學習效率。

7、對於非常想把學習搞好,又暫時走不出困境的學生,需要的不是家長的嘮叨,更不是老師的指責;而是減壓,以退爲進,適度降低目標的一種體貼和理解。

8、培養一個成功孩子需要很多人的努力都不一定能做到,但毀掉一個孩子很容易,一句話,一件事就可能做到。對一個孩子傷害最大的往往來自他最親近的人。與孩子最親近的人有兩類,一類是他的老師,一類是他的家長。

9、成功教育強調,當一個學生反覆遭到失敗的打擊後,便成了差生。所以,讓一個差生變好最有效的辦法便是反其道而行之。即讓一個差生反覆享受成功的喜悅,差生就變成了優生。也增加了他對學習的慾望。所以適當的給與孩子一些誇獎和認可,也是有一定的激勵作用。

10、愛孩子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行動。愛是對孩子的尊重,愛是學會換位思考,愛是心與心的交流。這個世界上除了心理上的失敗,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失敗。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五歲寶寶寶怎麼教育

1、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正確回答孩子的問題,激發孩子探究問題、瞭解問題的慾望。 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孩子欣賞自然美。

2、製造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環境,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3、要熱心接待孩子的小朋友,使孩子們感到家長的態度是友好、和藹可親的。

4、可以適當給孩子一些挫折感,有時忽略一下孩子的要求。

5、健康的情感,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孩子的教育理念 第3張

五歲孩子的教育方法

1、這個年齡是幼兒同伴意識開始萌芽的階段。可以多鼓勵孩子找小朋友玩,使寶寶在同伴集體中能夠有主張、並且相互協調、順利地玩。通常受歡迎的類型爲有親和力的小孩,而任性的小孩較易被排斥,所以不隨便發脾氣的小孩,是大家樂於接納的朋友。

2、培養孩子成就感,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掃地、擦桌子、分發碗筷等,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和動手操作能力,鼓勵孩子進行遊戲、續編故事、添畫、看圖講故事等方法發揮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生活得更加快樂。培養孩子的成就感,這樣可以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使他們感到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3、孩子自由玩耍,五歲的孩子求知慾強,對自然、社會的知識經驗逐漸豐富。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對大人的依賴性減少,不喜歡受到過多的干涉和幫助。可以給孩子準備拼插玩具、計算玩具、識字玩具、拼圖玩具和童話故事書、自然常識書、兒歌書等,平時可以給他準備一些繪圖工具用具、音樂用具等,讓孩子找他的好朋友一起玩,這樣更能讓孩子找到其中的樂趣。

五歲的寶寶對外環的一切事實都開始敏感,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夫妻感情和諧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這個時期除了父母有意識的教育外,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和做力所能及的事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成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