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幼兒特殊心理現象

本文已影響1.37W人 

解析幼兒特殊心理現象,如何培養好孩子是很多家長思考的問題,成長過程中也會伴隨很多的煩惱,解決問題、培養能力,是很多孩子的發展目標,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個家長都在操心的,看完解析幼兒特殊心理現象,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解析幼兒特殊心理現象

解析幼兒特殊心理現象1

四種特殊心理

一、“想象與現實混淆”現象

“想象與現實混淆”,是指把想象的東西當作現實的東西。幼兒期兒童有時把渴望得到的東西說成是已經得到的東西,把希望發生的事情當作已經出現的事情來描述。此外,幼兒在參加遊戲或欣賞文藝作品時,往往和扮演的角色一樣,身臨其境,或與劇中人物同興奮,共憂愁,產生同樣的情緒反應。這也是由於想象與現實混淆的緣故。這種現象在有些幼兒身上非常明顯地表現出來。

成人應利用幼兒的這一特點,在組織幼兒學習活動時,一方面使幼兒在想象中和故事或遊戲中的角色一樣活動,分享角色的樂趣,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來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應儘量避免引起恐懼、害怕等情緒。尤其對年齡較小且又膽小的幼兒,在有關的活動中,更要多加說明,使他們知道這些不是真實的,不要害怕。此外,父母和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把幼兒說的與事實不符的話都簡單地歸之爲說謊,而應深入瞭解,弄清真相,假如是想象與現實的混淆,就要耐心指導幼兒,使他們分清想象與事實。

在“想象與現實混淆”的現象中,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即“假想的遊戲夥伴”,這是幼兒正常的感情表達形式。幼兒把想象中的人或動物當作真實的,他們對它說話,和它一起玩,在談話中提到它。據調查約有15~30%的兒童在3到10歲內有假想的夥伴。這些無形的朋友一般在兒童兩歲半到六歲左右來到幼兒的生活中,一般在幼兒學齡時消失。

在幼兒期,幼兒和某個不存在的人一起遊戲,這不是什麼病態,但大部分家長感到無法忍受幼兒的這種“神經兮兮”。家長應明確認識到,有假想夥伴的幼兒通常也能和其他幼兒玩得很好。他們在和其他幼兒遊戲時,就不再帶上他們的假想夥伴。獨生子女和第一個孩子比有哥哥姐姐的幼兒更可能有假想夥伴,這表明這些幼兒找到了免於寂寞的巧妙方法。與智力方面缺乏創見的幼兒相比,聰明伶俐、寓於創造性的幼兒更可能有假想的夥伴。

二、“情感”共鳴現象

幼兒期的兒童常表現出“情感共鳴”現象,即看到別的兒童哭,他也隨着哭,看到別的兒童笑,他也跟着笑。

“情感共鳴”現象在幼兒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正常現象。這種現象與以後兒童情感的發展密切相關。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不僅能夠感知他人的情感,而且還能體驗他人的情感,從而在“情感共鳴”的基礎上產生移情。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表現,有的幼兒比較敏感,能通過與人交往,立即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反應並有所體驗,有的幼兒則比較遲鈍。有些幼兒隨年齡增大,“情感共鳴”逐漸減弱,對他人的情感反應也就相應遲鈍了,而另一類幼兒則始終保持了“情感共鳴”的敏感性,也就使他能迅速地感受並體驗與他人相同的情感。情感的敏感性可導致幼兒心理向不同方向發展:一方面使幼兒能產生較強的移情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會導致幼兒過度敏感、細心,易於情緒化;情感的反應遲鈍則可能造成幼兒性格上的缺陷:軟弱,沒有主見,易隨波逐流。因此,對於幼兒的“情感共鳴”現象應加以正確的引導,使之朝向正常、健康的方向發展。

幼兒期,‘重聽”現象,“記憶恢復”現象,“想象與現實混淆”現象,“情感共鳴”現象等都是特殊現象。這些現象之中既有正常的心理現象,也有心理上的缺陷。當發現這些特殊現象時應正確加以辨析,以便採取相應的措施。有利於心理髮展的不僅要保護而且要培養;不利於心理髮展的,要及時糾正並想方設法消除。只要成年人能正確對待這些現象,絕大多數幼兒都能順利地渡過美好的幼兒時期,活潑、可愛、健康地成長。

三、“重聽”現象

“重聽”現象是幼兒期兒童聽力的一種特殊現象,即有些幼兒對別人的話聽得不清楚、不完整,但他們常常能根據說話者的面部表情、嘴脣動作以及當時說話的情境,猜到說話的內容。這種現象只發生在個別幼兒身上。當幼兒出現這種現象時,說明他們的聽力已經有了缺陷,應該引起成人的注意了。

“重聽”現象對幼兒的.言語聽覺、言語及智力的發展都會帶來消極影響。

首先,“重聽”現象會對幼兒的言語聽覺產生消極的影響。幼兒的言語聽覺有賴於聽覺的好壞,“重聽”現象使幼兒無法聽清楚別人的講話,或聽得不完整,致使言語聽覺無法得到訓練,久而久之,言語聽覺能力就會越來越差,“重聽”現象也會愈來愈嚴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其次,“重聽”現象會對幼兒言語產生消極的影響。良好的聽覺是訓練幼兒言語表達能力,特別是口頭表達能力的前提,一個人若沒有聽覺,根本就不能進行言語表達,也無法與人交流,推而言之,差的聽覺也會阻礙幼兒言語正常、迅速地發展。

第三,“重聽”現象對幼兒智力的消極影響。智力是對外界刺激的綜合分析能力。通過聽覺,幼兒可以獲得大量的外界信息,然後再通過大腦加工分析,從而使幼兒獲得豐富的知識,使幼兒的智力在此過程得以提高。幼兒的“重聽”現象使幼兒無法通過聽覺獲得準確、完整、清晰的材料,致使幼兒無法進行科學的加工,智力的發展相應地就會受到阻礙。

由於“重聽”現象對幼兒諸多方面的發展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成人應及時發現其產生原因,以便對症下藥,在幼兒期就徹底根除,以免後患。

造成幼兒出現“重聽”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幼兒的聽覺器官(主要是耳)出現問題,導致幼兒聽力上的缺陷;二是幼兒注意力不集中。作爲成年人,對這兩種情況應及時發現並加以解決:一是經常對幼兒進行聽力檢查,及時發現幼兒的聽力缺陷,做到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二是培養幼兒良好的注意力。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幼兒身體疲倦,可能是情緒不穩定,還有可能是對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等等。排除了這些干擾,有了良好的注意作基礎,對幼兒的聽力進行認真訓練,如採取老師講,幼兒複述故事等方法,就可逐步恢復幼兒的聽力,“重聽”現象也就可以糾正了。

四、“記憶恢復”現象

“記憶恢復”現象是幼兒的另一種特殊心理現象。根據記憶的一般規律可知:人們貯存在頭腦中的知識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少,但在某些幼兒身上卻出現與此相反的現象,即量的增加。也就是識記的內容在後來回憶時比即時回憶要多。比如:讓兒童識記兒歌、故事,許多幼兒過了一兩天後記憶兒歌、故事的內容要比當時記的效果要好。這就是記憶的恢復與增長。

“記憶恢復”現象之所以發生,一方面由於在識記時有積累的抑制,影響識記的記憶效果,過了一段時間,抑制解除,記憶效果又提高了;另一方面,是由於識記材料的前部和後部的作用所引起的消極影響,過一段時間抑制解除,記憶也就恢復了。兒童的“記憶恢復”現象較成人普遍,是因爲幼兒的皮層細胞比成人更易產生疲勞所致。

解析幼兒特殊心理現象2

幼兒心理教育一:勇敢面對人生

在幼兒時期,存在着一個尤爲突出的心理問題,那就是恐懼。恐懼交流,恐懼行動,恐懼認識,恐懼他們所面對的一切人事物。心靈如此脆弱的寶寶,大多是因父母的教育不當引起。父母在教育過程中,沒有積極溫和的勸解,而選擇強硬的恐嚇迫使他就範。即使短暫的時間內寶寶害怕,乖乖聽話,久而久之,孩子不僅怯懦,也會存在強烈的逆反心理,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響。讓孩子勇敢面對人生,就從勇敢與您交流開始,尊重關心寶寶,正確科學教育,多多啓發鼓勵,及時的消除了孩子的恐懼心理,纔能有個全新開始。

幼兒心理教育二:謙讓品德提升寶寶親和力

咄咄逼人從來都不是討人喜歡的姿態,謙遜的品質會讓你的親和力指數飆升。獨生子女得天獨厚,豐衣足食,家長一切都以孩子爲中心,小皇帝、小公主嬌冠的性格也會不由得產生。在平日的交流中,讓寶寶自覺做到不搶話,積極聆聽您的教導,首先從最直觀的交流上就要展現出最起碼的尊重。在平日生活之中,主動對大家示好,讓寶寶得到朋友愛戴的同時,也能吸取別人身上的優點,彌補了自己。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地觀察,從而進行及時指導,使他們在與他人友好相處時,體會到更多同伴之間的親切和快樂,從而培養他們從小樹立起謙讓的精神。

幼兒心理教育三:讓寶寶從小學會分享奉獻

有效溝通還要注意交流信息的對等,不能只聽不說。開放坦誠,主動介紹自己的有關信息,你能開放自己,別人才更願向你敞開心扉。當然,寶寶要學會分享的不僅限於交流上,好玩的玩具,愛吃的零食,一些大家都愛的事情,都可以與小朋友分享,多多體會同伴的微笑和大人的誇讚,得到分享的快樂。

瞭解幼兒心理教育,幫寶寶走出困惑,歷經成長,還要靠多方面的努力。寶寶自己勇敢的面對,積極實踐,從個人成功與挫折的經驗中學習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父母老師的指導是必要的,與同學朋友的溝通交流切磋也是必不可少。願我們的建議成爲寶寶鬱悶時的一杯清茶,滋潤寶寶的心田,帶來青春靚麗的燦爛人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