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

本文已影響3.06W人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1

一、道家思想統治下的郡國並行制

漢朝初年,統治者爲了恢復生產,吸取道家“無爲而治”的思想,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在政治制度上實行郡縣和封國並存的制度,即郡國並行制。

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發動七國之亂,被漢景帝平定。後來漢武帝實行推恩令,逐漸廢除了封國,全國又恢復了秦代的單一郡縣制。

秦漢的丞相位高權重。爲了加強皇權,漢武帝讓身邊的辦事人員,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

二、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確立

董仲舒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他認爲要維護政治的統一,必須實行思想上的統一。曾向漢武帝上《天人三策》,著有《春秋繁露》一書。

爲了加強君權,董仲舒宣揚“君權神授”。他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認爲天是萬物的主宰,天子受命於天,所以人民和諸侯都要服從天子的統治;如果天子無道,上天便會降災於他。

董仲舒還提出了“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和仁、義、禮、智、信五種爲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後人歸納爲“三綱五常”。他有利於鞏固君權,維護統治秩序。

董仲舒是漢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陰陽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學體系。

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爲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也成爲後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2

一、戊戌變法的背景

(一)國內背景:

1、甲午中日戰爭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爲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提供了條件;2、甲午中日戰爭後,中國面臨瓜分危機。

(二)國際背景:

1、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

2、法國啓蒙運動的'影響。

二、戊戌變法的經過

(一)序幕:“公車上書”

1、時間:1895年

2、直接原因:《馬關條約》的簽訂

3、領導人:康有爲和梁啓超

4、上書內容: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

5、結果:由於封建頑固派的阻撓,沒有上書到光緒帝手中。

6、意義: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二)展開:宣傳維新變法思想

康有爲和梁啓超創辦《萬國公報》,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後把《萬國公報》改名爲《中外紀聞》,作爲強學會的機關報發行。

(三)高潮:百日維新

1、時間: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2、內容: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四個方面(見書)

3、1898年是舊曆戊戌年,因此稱這次革命爲“戊戌變法”。

(四)結果:慈禧發動“戊戌政變”標誌着戊戌變法的失敗。

(五)失敗原因:

1、客觀原因:以慈禧爲代表的頑固派勢力遠遠大於維新派。

2、主觀原因:資產階級維新派自身的階級侷限性,不敢發動人民羣衆,只依靠一個並無實權的光緒帝。

(六)教訓:資產階級維新派不能擔負起救國救民的歷史重任,改良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