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有我師焉的焉是什麼意思

本文已影響2.21K人 

必有我師焉的焉是什麼意思,這句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話,出自《論語·述而》。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來看看必有我師焉的焉是什麼意思。

必有我師焉的焉是什麼意思1

一、解釋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中的“焉”是兼詞“於之”的意思,翻譯爲“在其中”。2、三,這裏是虛數,極言很多。此句中泛指多個人。3、整句話的意思是:多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二、句子出處這句名言出自於《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必有我師焉的焉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這是一種態度和精神,體現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爲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爲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修養、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條件。

必有我師焉的焉是什麼意思2

“五十知天命”,“天命”是什麼?

“五十而知天命”這句話出自《論語·爲政》篇裏。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時遇事不迷惑,五十歲知道順應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人到了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爲人力所左右的事情了。“天命”是天道運行的自然法則。

老子說:“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爲之也,何勞人爲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哉?

老子說天地萬物都有自然而然的運行法則,萬物的生衰滅亡,榮辱枯發都是自然爲之,皆有自然之道,自然之理,非人爲之。人的生老病死,榮辱興衰也都有自然之理。順應天道而爲,國則自治,人則自正,萬物則昌榮。

天道存在於宇宙萬物中,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太陽的東昇西落,日月星辰周而復始的運行,蟲魚鳥獸的生老病死,萬物的成住壞空等等都是天道規律。再小到一片葉子、一朵花、一粒沙子沒有一樣不是天道運行的示顯,離開了陽光、土壤、空氣、季節、水,便沒有一片葉子的生髮。

我們每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也是自然之理,是應時而生。用佛家的話說是因緣俱足了,萬物便產生了,非我們能左右的。比如我們的性別,我們出生的時間、家庭、環境、時代、國度等等,哪一樣不是自然之理?哪一樣是我們可選擇的?我們每一個生命又都是獨一無二的,都帶有不同的使命,也是自然之理,我們能做的就是盡人事以遵天命。

五十歲知天命是對天命要有敬畏之心。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言。君子對天道法則要有敬畏,對宇宙生命要敬畏,要遵天道之理,順自然之變,不做違背天道的事情。

必有我師焉的焉是什麼意思 第2張
  

知天命是春耕秋收,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時睡覺,是不同的時間做不同的事。如果你秋天播種,春天便沒有收穫,白天睡覺,晚上熬夜,身體便會出問題。老人們常說要走正道,就是心懷正知正念,做合乎道的事情。

知天命是明白萬物的'存在皆有其理。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存在的也是必然會出現的。”接納一切你認爲不合理的事物的存在,不和這個世界較勁。美之爲美,是因爲有厭惡的存在;善之爲善,是因爲有不善的存在,這是自然之理。

知天命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平凡,接納自己的獨一無二,在自己的路上完成自己一生的使命,不再和自己較勁了。

有人說知天命是一種跟上帝和解的感覺,跟上帝和解的就是跟自己和解,內心不再跟自己較勁了,不再一天到晚怨天尤人了。當你內心慈柔一片,生命就變得溫柔了!

知天命不是讓人們消極避世,聽天由命,得過且過。知天命是和這個宇宙和諧共生,是努力後的放下,是當喜則喜,當怒則怒的適度,是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韌勁和上善若水的安然,是外柔內剛,外圓內方的中庸之道。

復旦大學王德峯先生說:“生命的成功是從現實的利害得失中超拔出來,讓生命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精神家園,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必有我師焉的焉是什麼意思3

1、來可泓《論語直解》的譯文就是“在那裏”,孫欽善《論語本解》的譯文是“在其中”,都是把“焉”解釋成“於是(之)”。

2、而《論語大辭典》的註釋就是把“焉”解釋爲語氣助詞。

必有我師焉的焉是什麼意思 第3張
  

看字形也能看出來,“焉”的本義是焉鳥,至於焉鳥是什麼鳥,段玉裁都不知道。但是古書中“焉”常用爲虛詞,從詞性上來講,大概最初是個代詞,訓爲“於是(之)”的“焉”,楊伯峻《古漢語虛詞》說它是個“兼詞”,因爲“於是”可以拆成介詞“於”+代詞“是”,但是《古書虛詞通解》則認爲這不應看作兼詞,“焉”是指示代詞作了狀語而已。大概因爲總是放在句末,再進一步虛化而成爲純粹的表示陳述語氣的句末語氣助詞了。

而在《述而》“我三人行,必得我師焉”的`這一章裏,“焉”可不可以有一個“在他們三人之中”的意思呢?顯然是可以的。所以我覺得這裏的“焉”應該不是一個純粹的句末語氣詞。王力《古代漢語》中說它是個指示代詞兼句末語氣詞,端水大師???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