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愛與感性的愛情

本文已影響2.22W人 

理性的愛與感性的愛情,每個人都有理性與感性的一面,看待不同的事物每個人呈現出的狀態都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愛情也是有感性和理性之分,理性的愛與感性的愛情。

理性的愛與感性的愛情1

愛情世界裏的男男女女,就是感性與理性的一種碰撞。比較普遍的現象是:男人代表理性,而女人代表着感性。

一段情感關係裏,兩者較量之下,通常答案是:理性是情感主導,感性更偏向於情感依附。

Part 1 關於女人感性

女人因感性比較情緒化,當判斷一個男人是否真正被自己擁有時,就會不自覺地依賴情緒,感性而發,在一些現象裏去找答案:他是否在乎自己?他是否真正愛自己?他是否會一如既往地愛自己?某天失去他會不會難以承受、會不會痛苦難熬?

一切皆與情緒相關,一切皆由感性而發。

也因此,女人的感性更容易進入精神世界,更在意精神層面的愉悅。你常看到一些異地戀愛男女,往往最先接受不了長期異地的是男人,而女人呢,只要男人滿足了女人精神層面的愛需求,便解了很多的相思之苦。

柏拉圖似的戀愛,通常很青睞女人。換言之,女人擅長柏拉圖似的戀情。

感性帶給女人的種種利弊也是很明顯。優在於因感性便有了強烈的個人色彩,而這些不同的色彩能賦予女人不等的力量感,這種力量感相應地呈現在情感關係裏,有的人對一份愛情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執着感,那就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在驅動,在有力證實這段感情的存在性。

力量感驗證存在感。但是,往往其弊端就在於,這樣一系列促成的執着,會將女人帶入一種痛苦的境地,沒有過多快樂可言。

癡情,執着,這些字眼代表女人對待感情的濃度。

感性能夠很快將女人帶入一段情感關係,感性的力量能夠鼓舞女人在這段關係裏前進。不過當與理性碰撞時,很容易被迷失。

若能超越感性,那麼一段情感關係,對於女人而言,也就相對比較輕鬆。

理性的愛與感性的愛情

Part 2 關於男人理性

男人是理性的化身,這句話一點不假,至少適用於大多數男人。

在一段情感關係裏,男人多爲主宰方,能清晰判斷一段情感關係的走向,能清楚明瞭地知道自己想從這段關係裏獲取到什麼,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果斷拋掉。

男人,天生擅長價值衡量,就好比把情感關係當作一種理財行爲。何時該入手,何時該拋。將損失降至最低,當然,對立方是感性,與其較量有時也會有些不好操作

男人,不擅長與感性爆發直接衝突。無論情形何種不堪,通常,進可攻,退可守,總是站在主導權的位置。靜觀感性的“表演”。

總之,男人的理性,其光芒將引領一段情感之路,並引導這段情感關係到達任何想要的目的地。

Part 3 總結

情感關係裏,當感性的“愛”與理性的“覺”互相碰撞時,註定,感性會受傷多一些,而理性通常能全身而退。

理性的愛與感性的愛情2

一、 進入大學以來我的愛情觀變化

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充滿對整個大學生活的憧憬,當然也包括校園愛情。但是骨感的現實還是無法與豐滿的理想相契合。大一的時候我覺得大學生活讓我很失望,沒有了一起打打鬧鬧的高中同學,大家上完課都是各幹各的事;沒有甜甜的校園愛情,大一一整年過去以後甚至和班裏將近一半女生都沒說過話;以爲大學就可以學自己想學的,發現原來還是要上好多水課;那時候我總是覺得很孤獨,在大學的好朋友一隻手數下來還要剩兩根手指頭……

這一切想法讓我得出了一個現在看起來有點荒誕的結論:“我得找個女朋友,這樣纔不會孤獨”。不過得出這個結論並不意味着可以找到女朋友,反而因爲找不到讓自己陷入了自我懷疑的困境。當時還給我一位高中同學的公衆號投了篇稿子,標題好像是“我從單身狗變成了單身貴族”,結果被幾個好朋友狂懟,真的讓我難過了好幾天。不過後來想想那篇文章的文筆和想法確實很幼稚。

有次我和一個好朋友分享了我的想法,她對我說:“但是你並不能把自己的快樂寄託在別人身上,不能離開了別人就不能生活啊”。這句話確實讓我幡然醒悟,但道理我懂了,卻還是一直不習慣在大學幹什麼事情都是一個人。其實直到大二下學期快結束的時候我纔算真正的適應了大學生活,逐漸開始學會與自己相處,在空閒的時候懂得如何消磨時間,一個人去食堂吃飯也不會那麼尷尬,開始享受一個人去電影院的日子。愛情慢慢地對我來說似乎已經不是一個必需品,我也越發感覺到大一時自己想法的幼稚。

現在我甚至會一個人去另一座城市旅遊,大三一年我一個人走過了鄭州、蘇州、嘉興,一個人在另一座陌生城市的夜晚散步時聽一聽內心的聲音。這一切在大學之前我都是不敢想象的,在經歷了一年多內心孤獨情緒的折磨後,我終於戰勝了自己的負面情緒。前兩天高中同學桶桶說她根本不會想象獨居的生活,還是要和別人住在一起。其實在大二下學期之前我也是這樣,只不過她沒有感受過我所經歷的長達一年多的孤獨情緒,還沒有長期與自己相處的經歷。雖然我的大一看起來好像很荒誕,或許是因爲適應能力比較差,再加上和室友並沒有十分熟。但是我也不知道爲什麼就是這樣,沒有辦法,生活總是充滿變數,誰都不知道下一秒生活會給你開一個什麼樣的玩笑。

說這些不是爲了賣慘,我很喜歡現在的生活,而且非常享受它,想什麼時候吃飯就什麼時候吃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幹什麼事情都不用考慮別人的安排,偶爾和好朋友約出去玩,也十分開心。對大學以來我的愛情觀變化做一個簡單的梳理是想爲下面偏學理的論述做一個背景補充。

理性的愛與感性的愛情 第2張

二、 什麼是理性?

這一部分我想從相對專業的角度討論一下什麼是理性或者說理性主義,爲後面對愛情中的理性和感性做一些鋪墊。下面我從兩個問題來儘可能簡單易懂地闡釋政治哲學中的理性主義:

問題一:人們爲什麼要建立國家?——社會契約論視角

在社會契約論的論述中,人們在成立國家之前處於一種“自然狀態”,每個人都盡力保護自己利益和權利。每個人都具有基本的權利,但由於他們的權利很容易受到別人的侵犯,缺乏一個剛性的保護機構和中立的仲裁機構,由此爲了保護自己的權利,他們基於“成本——收益”分析,決定讓渡一部分自己的權利建立國家,以保護每個人的權利。之所以自私自利的人願意讓渡權利,是因爲他們通過理性的思考認爲這種做法的收益大於成本。

問題二:爲什麼自私自利的人要保護他人的權利?

每個人都有權保護自己的權利,可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是如果人們無限制地追求自己的權利就會損害他人的利益,即“個人自由的邊界是他人的自由”。如果侵犯他人的權利是合理的,就意味着他人也可以侵犯自己的權利。基於理性的思考,個人出於自利,在保護自己權利的同時也應當保護他人的權利,因爲保護他人的權利最終也意味着保護自己的權利。

上述對兩個問題的回答基於“自然法”的思考方式,這種思考方式認爲人可以通過理性的思考認識這個世界。個人感覺這和我們日常生活中說的“理性”的概念並不太一樣,是一個很中性的詞,正如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矛盾”一詞一樣。

三、 理性能否推導出愛情?

讀了政治哲學以後,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理性能否推導出愛情?我思考了幾天以後發現好像不能。基於“成本——收益”分析,在愛情中你需要讓渡自己的部分權利,以獲得對方對自己愛意的表達。但是其成本和收益是難以比較的,對每個人來說應該都會有不同的答案。單身意味着自由,不用花很多錢買禮物;愛情意味着一定程度上自由的喪失,要花費很多時間去經營,如果有孩子幾乎要花掉大部分時間去撫養。按道理來說是否選擇戀愛對每個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可是大多數人更渴望愛情而不是單身,即使是沒有喜歡的人也要在社交軟件或者通過相親硬找一個。

最起碼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我自己是推導不出來爲什麼幾乎所有人都要追求愛情。不過我也沒有和別人怎麼交流過這個想法,我想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思考,我現在的想法沒有經過討論與糾正,還是很不成熟的。

四、 愛情不能完全用理性解釋

文藝復興以來,自然法所提倡的“理性”大行其道,幾乎主宰了文藝復興的政治思想。然而盧梭對此提出了堅決的批判,他寫到:“沉思中的人是一種變了質的動物”,完全的理性使得人們對同胞的苦難視而不見,忽視傳統社會的家庭、宗教等感性情感的.重要意義。

盧梭算是給了我一個答案,愛情的產生是不能完全用“成本——收益”的理性主義去推導出來的,愛情就是一種人類自然而然的感覺,如果使用“成本——收益”分析去推導,人將成爲一種“變質的動物”。正如親情一樣,大多數父母不會基於“成本——收益”分析思考爲什麼要撫養孩子,大多數孩子也不會基於“成本——收益”分析思考爲什麼要孝敬父母。愛情也應如此,它就是人類最原初的情感,它自由地出現和生長才在某種程度上使人成爲了人。

五、 當代的愛情觀

其實當代的愛情觀所說的理性並非哲學意義上的理性,這種理性大多意味着人們應該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另一半。人們往往會提出一些標準,例如大部分女生要找高高瘦瘦長得帥的,大部分男生要找漂亮的身材好的性格好的。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現代人的外貌焦慮。

我最初用理性推導愛情的時候曾得出這樣的結論:既然愛情對於我來說不是必需品,那麼我就沒有必要按照別人找對象的標準要求自己,我長得不高和任何人都沒有關係,我長得不夠帥也是基因決定的,和別人沒有關係。如果我根本就不需要愛情,那麼我完全不需要用這一套標準束縛自己,這樣以來就不會產生什麼外貌焦慮。

實際上這個結論還挺有用。我大一的時候曾經一直想找女朋友,我堂妹說我身高普通,竟然讓我吃增高藥,我當時被堂妹各種“PUA”真的買了也真的吃了,不過後來知道這根本不能長高而且還不便宜,也就不吃了。這件事我幾乎沒有對任何人說過,我的朋友甚至根本不知道我有過身高焦慮。高中同學調侃我長得不高時,我總會發一句:“身高不夠,顏值來補”,再加上一個狗頭表情包。(如今覺得自己那個時候好幼稚啊,竟然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還吃增高藥。)在用理性主義推導過愛情並得出上面的結論後,當我爲自己的身高和外貌焦慮的時候總會提醒自己:愛情對我來說根本不是一個必需品,我根本不需要用那些標準評價我自己;人生而平等,既然擺脫不了社會的枷鎖,就應該用自己強大的內心和樂觀的心態面對這一切。

如今想想中學時代的愛情確實很單純,女生不會專門去尋找一個高高帥帥的,男生不會刻意去找漂亮好看的,中學時代的感情很多時候莫名其妙,或許就因爲一個表情、一句話、一個眼神,就會產生一段美好的愛情。如果用盧梭的標準來評判:當代大多數的愛情是變質的。

理性的愛與感性的愛情 第3張

六、 幸無所愛,不懼山海

在我大一大二爲孤獨情緒迷茫的時刻,偶爾在《意林》上看到的一句話點醒了我:一個男生有文化,最大的好處就是日後耐得住寂寞和孤獨,和自己相處。能夠享受一個人的狀態,充實並怡然自得,不至於六神無主、方寸大亂而縱慾麻痹自己,是一個男生最大的魅力之一。《肖申克的救贖》裏面,安迪被關禁閉暗無天日三個月,有人問他:“你怎麼能忍受住?”安迪回答:“有莫扎特陪我。”

如今我很享受自己一個人的生活,不會像大一那樣因爲孤獨而迷茫,並得出“我需要一個女朋友才能擺脫孤獨”的結論。在大學,除了專業課以外,“充分認識並接受自己的平庸”和“學會與自己相處”是我學會的最重要的兩門課。

七、 我自己也只是一個“變了質的動物”

看到這裏,或許有的人會覺得我不通人間煙火,其實並不是這樣。

雖然我嘗試用哲學的方式思考很多問題,但下一秒就可以立刻回到了人間的“苟且”。雖然用理性的方式推導出愛情對我來說不是必需品,但我也擺脫不了世俗的枷鎖,大概率還是會結婚生子度過平凡的一生;在和好朋友的飯桌酒局之上,也少不了許多葷段子;這也改變不了我在外面看到漂亮的女生會激動地在好朋友的微信羣裏喊一聲“我看到一個美女!”;這也改變不了我會爲長得漂亮身材好的女生心動,同樣會成爲“外貌焦慮”的販賣者之一,同時也成爲其承受者。

哲學界的世界觀確實和世俗的世界觀是很不一樣的,但我目前把它們分得很清,大概率不會像馬克思或盧梭那樣提出顛覆性的結論。現在寫完了詩和遠方,發完推送就可能會立刻爲生活的苟且而憂愁或欣喜。

理性的愛與感性的愛情3

青春期的愛情猶如一道彩虹,雖美,卻稍縱即逝。那時的我們青澀,不諳世事。我們總以爲身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他(她)對我來說獨一無二!

只可惜時光老人是那麼殘忍,無情地把我們從夢幻中拉出來。夢醒後,我們才懂得愛情的真正含義。愛情不只有轟轟烈烈,它還有平平淡淡。它除了浪漫,還有現實。

愛情不只有感性,它還有理性。感性告訴我們愛或不愛;理性讓我們懂得怎樣去愛。世界上沒有無感性的愛,也不可能有全理性的愛。它需要我們正確對待感性的愛與理性的愛。

理性的愛與感性的愛情 第4張

沒有感性的愛,會讓愛情變成簡單的交易,失去愛情原有的初衷;只有感性的愛,彷彿空中樓閣,隨時都有可能坍塌。從這方面來說,愛情現實一點沒有錯,理性的愛情是對感性的愛情的補充。

許多人認爲,既然愛了就不該在乎其他條件,這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再美的愛情終究也要面對現實,接受現實的考驗。也只有經得起現實考驗的愛情纔可能成爲永恆。

因而,別抱怨心愛的人現實,我們本來就生活在現實的世界中。沒有面包的愛情是不存在的。愛情現實一點沒什麼不對,不要總活在感性的愛情中。愛情可以有理想,但它也離不開現實。

感性的愛情固然很美,可它經不起風風雨雨;理性的愛情雖然殘酷,但它能讓感性的愛情走得更穩,更遠!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