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唯美散文

本文已影響2.51W人 

關於春節唯美散文,在那清脆的爆竹聲中,在那小孩們的歡呼聲中,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節,那麼大家知道有哪些關於春節唯美散文嗎,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推薦一些關於春節唯美的散文吧。

關於春節唯美散文
春節唯美散文1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走了甲午,又迎乙未,“羊年”春節如約而至。回鄉的、採購年貨的、走親訪友的,京城的人們忙碌了起來。不知道爲什麼,看看周邊的人們,總感覺到似乎少了些過年的味道。小時候過年,最幸福的就是盼年,那種虔誠的心情、那種迫切的滋味,如今每每想起仍然激情滿懷。穿新衣、放鞭炮、貼春聯、吃餃子、給老人磕頭拜年,要壓歲錢,逛廟會等等,除夕夜,追逐着鞭炮燃放時的硝煙味和響聲,端着盛滿餃子的大碗和一羣小夥伴,村東跑村西,那種質樸、那種熱鬧、那種童趣,已深深地留在了記憶裏。長大後,這些已經印記在腦海中兒時的夢,自覺不自覺地變成了一種獨有的揮之不去的影好像,深深地紮根在心裏。人生無常,有起有落。有時好像花兒一樣多姿多彩,有時好像河流一樣彎彎曲曲;人生之路,有鮮花、有掌聲,也有荊棘、有旋渦;走南闖北,人到了一定年齡,生活的歷練難免會遇到遇上難忘的人和事,正因爲這些奇怪的事、難忘的的人,才使得人生更加豐富精彩。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閤家團圓,共度良宵。家,親情,融融的愛意,構成了年味的.源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紮根心中、生生不息。午後起牀,仰望窗外,一個萬物復甦的春天正在徐徐開放。恍然間,臘八已過,匆匆忙忙似乎己記不起臘八粥、臘八蒜的味道,小年剛過,吃過的餃子也許還沒完全消化掉,但似乎也沒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記。下班步行回家,看到街道兩旁路燈杆上掛着的一排排的紅燈籠和有關年味廣告、標語,才深深地感受到年真的越來越近了。春節將至,這意味着春天就要來了,萬象復甦草木更新,這給剛剛還在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中生活、盼望着春暖花開日子的人們,帶來了不盡的喜悅和希望!

中國文化悠久的歷史,賦予了春節太多的內涵。古往今來,在春節這樣一個特殊的時空環境裏,給了許多文人墨客想象發揮的空間,留下了許許多多美文佳句。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遙聞爆竹知更歲,偶見梅花覺已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事過境遷,時隔多年,如今讀起仍膾炙人口。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留傳至今。從臘月二十三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購年貨、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辭舊迎新”。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新的一年開始了。翌日,男女老少無論貧富,都穿上平時捨不得穿戴的節日盛裝,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恭賀新喜、恭喜發財,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作罷。

由於人們生存和發展的歷程充滿了不確定性,也正是這種變數,賦予我們每個人多姿多彩的人生。春節傳承千年,蘊含着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着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着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如今的春節,雖然年味越來越淡,但對於生活在城市裏的我們來說,天南地北的親人匯聚到一起,過一個團圓年,這無疑成了一件非常奢侈、幸福、快樂的事情。

春節是一年的結束,也是新年的開始。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日子還是要一天一天的過,新年伊始,時光向好,那就讓我們懷揣美好,放飛希望!

春節唯美散文2

還未到大年三十,四處便瀰漫着濃濃的年味兒。各家各戶門上都貼上了火紅的對聯,就連小區門口也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而此時的我,卻坐在返回老家的客車舒適的車廂內,聽着輕鬆的音樂,暢想我未知的新年。

回家的路上,爺爺打來電話,他神祕地告訴我:“這次過年,我會帶你和趙檬一起去祭祖,以後等我老了,走不動了,就靠你們了。”我不明白“祭祖”到底是要幹什麼?爲什麼要我們來繼承爺爺的“衣鉢”?帶着滿腹疑問,我回到了老家。

終於到了過年這一天,全家老老少少都喜氣洋洋地開始準備,而我也終於找到機會向爺爺詢問祭祖的事,在我的追問下,爺爺終於開了金口。原來,祭祖是農村非常隆重的祭祀活動,專在過年時舉行,分爲兩個部分,即“祭祖宗”和“拜神”。爺爺講完後,我和弟弟就帶上四掛鞭炮,一大迭紙和一些香上山了,來到太爺爺太奶奶的墓前,我們虔誠地燒香、燒紙並跪地叩頭。離開時還放了一掛鞭炮,意思是告訴祖宗後人來祭拜了。天空飄着紛紛揚揚的大雪,我和弟弟完成儀式的時候,都凍得手腳冰涼,但是心中卻充滿神聖和虔誠的敬意:所謂“祭祖宗”,不過是一種儀式,重要的是告訴人們不要忘根啊!站在風中,我忽然覺得心裏很溫暖,很溫暖。

回到家裏,滿屋飄着肉香,我好奇地將頭伸到鍋邊一看,原來煮着豬頭。一會兒,只見爺爺拿過一個洋瓷盆,把豬頭裝好,並給豬嘴裏咬上豬尾巴,把一雙筷子插在豬頭上,我恍然大悟:“爺爺,這是不是表示“有頭有尾”呢?”爺爺笑着點點頭。

“拜神”儀式開始了。首先要拜家神,大堂上放着一尊莊嚴的家神像,爺爺將豬頭放在供桌上,然後點燃三炷香,虔誠地拜三拜以後,便將香插在神像前,隨後爺爺吩咐我和弟弟各點燃一支蠟燭,立在神像兩旁。拜完家神,爺爺端起豬頭,我和弟弟拿上香和紙,我們祖孫三人又分別到了大門、豬牛圈、竈、水井、路邊和菜園等地燃香參拜。爺爺邊告訴我們,拜大門是在拜門神,在竈、路邊是拜竈神和路神,在豬牛圈、雞圈求的是六畜興旺,在水井邊拜的是一年四季有水喝。

每到一處,我和弟弟都認真地燒香參拜。就在拜完路神回身之際,我看到爺爺溫和的目光,他站在雪地裏,眉發上都落了不少雪——他在微笑!爺爺額上的皺紋顯得更深了,眼睛眯成了一條縫,望着我和弟弟爺爺笑了,笑得那樣欣慰。

年過完了,每每想起爺爺的笑容,我的心都會爲之一顫。我想,除了那溫暖的笑容,我更不會忘記的,是過年的祭祖,它不單是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要我們記住自己的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