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本文已影響1.56W人 

該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你的寶寶越來越聰明,未來的好壞,取決於孩子現階段的成長,問題的解決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能力,其實孩子惡作劇只是想要父母的陪伴而已,下面小編分享該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方法。

該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1

教育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1、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爲學校的“問題兒童”。

3、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4、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爲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該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5、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6、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7、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爲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8、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爲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9、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着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 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 讓孩子成爲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 讓你的孩子成爲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爲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佔大便宜,因爲他被人喜歡。

該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2

  1、思想決定行爲。

人的思想決定了人的行爲,家長的思想決定了家長的行爲。所以要改變我們的行爲,要改變我們教育的行爲方式,首先要從內在的思想改變入手,也就是我們怎樣去看待教育。一個民族的哲學思想引導發展出的是一個民族的整體行爲模式。就像中國人吃飯,一家人吃飯,不希望每一個人盛一份走,都要放在一起吃,而在西方國家則不一樣。這是由於不同的民族文化衍生出來的民族哲學思想導致了整體的行爲模式。包括中國人吃飯的時候喜歡坐圓桌,而吃西餐的時候很少見到坐圓桌,坐方桌比較多。西方人教育孩子和我們東方人教育孩子不一樣,日本、韓國和中國,同樣在一個文化圈子裏面,但是教育孩子的行爲模式也是有差異的。

  2、家長的教育思想決定家長的教育行爲。

教育思想,從大的方面來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事,縮小到一個家庭裏面,家長的教育思想決定了家長的教育行爲。我們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形態是怎麼衍生出來的?是我們內心的沉澱決定了我們外在的表現。父母內心的哲學文化沉澱則引導發展出家庭教育的整體模式和教育形態。我不去迎合大家內心的現實教育的問題,而直接從文化的解讀來入手,就是開始形成第一步的沉澱。爲什麼要這麼沉澱呢?因爲這個沉澱下去了,這些東西裝到心裏邊,我們的行爲模式會自覺地、自然地發生改變,在一種不自覺的狀態下,沉澱的東西夠了,外在的行爲模式自然地發生了變化。我們家長教育心態的變化也是源自我們家長內心的哲學和文化沉澱的多少、沉澱的深淺

  3、肯定經典和語言是體悟人生的工具,更重要的是用我們的心靈去領悟我們家長要用心肯定、去接納經典的東西。

經典是什麼?是幾千年來生命中不可忽視的東西,不可丟掉的東西,對我們產生巨大影響的東西。經,經者徑也,路徑的徑,中國文化的經典是中華民族的心路,心經。我們內心有路的`話,行爲上就不會變得麻木,這個路首先指的是方向,我們朝哪個方向走。我們唸經的時候要用心,用心念是爲了清晰自己的心路,心裏面想通了,心裏面的路通了,行爲上做起來就比較讓人舒服。我們有時候行爲上讓人覺得彆扭,是因爲我們內心不暢通,內心彆扭在先。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折騰孩子,也是因爲我們內心先亂了之後,行爲上纔出問題。肯定經典就是內心要有路,心路清晰了,我們的思路才清晰;思路清晰了,做事才能把握分寸。典,是燒香上供的地方,或者叫許願的地方,“典”要求我們肯定經典,要我們用心地去體悟,去體悟裏面的東西。

  4、肯定經典和語言是體悟人生的工具,這個工具我們要用好。

我們心裏面要有一些這樣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用心靈去領悟。最經典的東西它不斷在你的生活、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不斷有新的感受產生,這個感受本身叫體悟,也就是“悟”。國學大師季羨林,在談國學的時候,同樣一個概念他要寫上好幾篇文章。爲什麼他反覆談同一個概念甚至同一句話呢?因爲他在不同的年齡段對這一句話有不同的理解。可能這就是一個人用心去領悟、去體悟經典的具體表現,我希望我們家長聽到、看到、理解到的經典,是作爲一顆種子,種在我們心裏面。爻與做事的三個層面《易經》是中國的哲學起點,是五經之首。易是變化、改變的意思。經是改變的規律。改變的規律就是易經。《易經》是對事情發展和變化規律的一種判斷、理解,甚至是一種推導的哲學體系。

  5、稍微瞭解《易經》的人都知道,《易經》裏面的爻,就是我們每天生活的狀態。

是一種什麼狀態——交叉的狀態。這是我們每天生活的細節,全部是一種交叉,相互的。假如沒有孩子,我們不會坐下來學教育,如果這一撇是我們坐在這兒的狀態,另外還有一撇就是孩子,甚至還有丈夫、還有老人。這個爻,能不能看到人的存在?一般人看到的是事情,從上從下都可以找到人,這就是事情的交織。當人和人_之後,這個事情該怎麼去判斷,怎麼去處理,怎麼去發展,這就是《易經》帶給我們的智慧。人做事有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的人看到的是事情,每天亂七八糟的事情,天天在發生的事情,這是很痛苦的人。一般給我提問題“怎麼辦”的人,基本上看每天的生活,就是看這個爻,看這個爻看的是什麼?全是事,裏面沒有人。第二個層面的人能看出裏面人的參與,人的存在。第一個層面的人,看到事的人只會去琢磨事;第二個層面的人,看到人的存在的人,他會謀局,他不會再指望他的雙手去解決問題,他要把裏面人的秩序、人的關係擺好,可能我們面對的事情自然化解了。山東有個家長,她原來特想跟她兒子講一個事情,她覺得她自己直接講不行,她把這封信寫好,寄給了她遠方的一個親戚,讓她這個遠方的親戚再寄給她的孩子。這個過程表面上看母親沒有參與什麼,實際上母親把這種人謀得比較到位。孩子得到這個信息之後,心動得很厲害,感動了很長時間。

  6、這是第二個層面的人,會謀局,用這個參與其中的人加起來就是一個局。

也就是這個事我要解決,有可能會影響到幾個人,這幾個人我怎麼樣擺他們的位置和順序,這個事情就自然化解了。家長們通過這個“爻”字,先了解我們每天都要面對這樣一種錯綜複雜的局面。比如孩子的作業,如果我們天天盯,不到位,你一個人下手盯,盯不住,如果讓老師偶爾點一下孩子的作業,在乎一下孩子的作業,這是一步;另外一個,可以找和孩子同齡的同學,讓他們去刺激一下、欣賞一下孩子的作業;或者說我們家長提醒孩子的時候,不要提醒,讓一個居住比較近的另一個孩子打電話問你們家孩子作業情況:“今天佈置什麼作業了?我怎麼不會做?”假如有這麼一個局面在裏面,我們內心渴望的事情就可以很輕鬆地實現了。比如指出孩子的毛病,這個毛病誰指的時候孩子心裏面最舒服,就由誰來指這個毛病。小毛病可以讓媽媽來點,大的問題、原則性的問題由父親去面對。原則性問題,父親把臉一拉,就可以給孩子談原則性問題,小事,父親不要在這兒唸叨,唸叨得多了,孩子大的原則卻沒人管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