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守兒童日記》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5.2K人 

忙碌而充實的一天結束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請好好地記錄下在日記裏。快來參考日記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國留守兒童日記》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留守兒童日記》讀後感

《中國留守兒童日記》讀後感1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箐村毛草坪組,地處典型的喀斯特山區。爲了生活,這裏的青壯年大多選擇外出打工,留下來的孩子們小小年紀便在爺爺奶奶叔伯的扶持下照顧家中的田地與家畜。孩子們的日記被老師整理編印成了12萬字的《中國留守兒童日記》,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生活的一點一滴。

他們的父母不在身邊,大部分小孩是和祖輩生活在一起,同時有一部分小孩和親戚住在一起,還有一部分寄養在別人家;甚至還有一小部分獨立生活,擔當起家裏的“頂樑柱”,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生活。他們不能感受到父母之愛,並要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這種種本應與這個年齡段無關的一切。他們早早起牀,做飯提水餵豬割草,照顧自己的同時要照顧弟妹,甚至老人,他們種地挑水,早起晚睡,在昏暗的燈光下溫習功課,在學校裏吃燉熟的大白菜和鹹菜,奢求一頓大包子。

而我們生活在文明的城市裏,哀嘆着房價多高物價多高,生活多麼無聊。可在那些角落裏,那些留守的孩子們,在最美好的童年裏就離開了父母的呵護,早已經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了自己甚至別人的天空。當我們的媒體將鏡頭和筆端對準他們的時候,他們擡頭羞澀又燦爛地笑,彷彿所承受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電視裏其他孩子的生活不可想象,是他們連幻想都不敢去想的。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未來的希望。讓我們伸出援助之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儘量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大家的愛,另外應呼籲社會上那些有錢的人,讓他們給這些孩子提供一些必要的物資,使得他們可以像正常的孩子一般健康快樂地成長。

《中國留守兒童日記》讀後感2

如今的我們不愁吃穿,天天有父母的陪伴,過着安逸幸福的'生活。但是在社會的另一端有一羣孩子們,他們的眼前是一片黑暗,他們渴望吃一頓豐盛的午餐,他們的願望也許只是天天有父母的陪伴。他們就是留守兒童。

雖然,電視上天天播放留守兒童的生活,可是我對他們的瞭解依然不深。但是,自從我看了《中國留守兒童的日記》後,才知道了他們的心聲。

初次翻開書,封面上赫然印着4個孩子的笑容。翻開第二頁瀏覽,我發現這本書記錄了二十幾個孩子的生活和心願。

書上的圖片令人難忘,一封封孩子們的書信,使人感觸很深。其中有一個故事令我震撼。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女孩回想起自己十歲生日時覺得很開心。她講述到那一天她的生日禮物是一頓香噴噴的飯菜和幾個蘋果。她覺得很滿足了。我很疑惑,沒想到這麼一個小願望就能夠讓她笑得合不攏嘴了。比起這個女孩,我覺得自己幸福多了。

再把目光轉向右邊的插圖。這幾幅圖都描繪了這個女孩背水走回家的情景,腳下是崎嶇的山路,頭頂上是辣辣的太陽,一不小心還有摔倒的危險。女孩身上揹着的水成了她沉重的負擔。她一手扶着山澗中的石塊,一手託着水桶。桶裏的水搖搖晃晃,有時還有可能溢出來。水彷彿壓垮了她瘦弱的身軀,揹着水走這麼長一段山路對於一個女孩來說格外艱難。相比較起他們,我們就好像溫室裏的花朵,在家中有爸媽的呵護,在學校有老師的教導,真是無憂無慮。兩者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再翻回封面,雖然經過這麼多困難,但是上面孩子們的笑容依然如舊,還是那麼燦爛。想想我們,想想自己的生活,怎能不受感動?

《中國留守兒童日記》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一本《中國留守兒童日記》。這本書由留守兒童的日記組成。讀完後,我心潮澎湃,既爲這些小朋友們的不幸遭遇而感到難過,又被他們的堅韌頑強所折服。

這些留守兒童都是貴州省安龍縣萬峯湖鎮毛草坪小學的學生,平均年齡才10歲。父母去遠方打工,留下他們獨自或和親人們一起生活。從日記中,我知道他們不僅要上學,還要照看弟弟妹妹、洗衣做飯,甚至地裏的農活也得幹……小小年紀,就要用廋弱的肩膀擔起家中的重擔,成爲家中的半邊天。

書中那個背水女孩的插圖讓我爲之一顫,她個頭不高,瘦骨嶙峋,揹着有她半人高的水桶,走在一條崎嶇的山路上,她的家遙遠得只看得到一個黑點。想想同齡的我,平時上學都是爸媽接送,甚至有時書包還不是自己拿的,我頓時覺得羞愧萬分。當我們在爲晚餐不滿意而鬧情緒時,他們卻覺得一個包子也是難得的美食;當我們在輕鬆花着父母給的零用錢時,他們卻在爲生活辛勤勞動;當我們在爸爸媽媽的懷抱中撒嬌時,他們卻只能請月亮來傳達思念之情……

可敬可嘆的留守兒童啊,他們的生活雖然很清苦,也經歷了很多的困難,但他們臉上的笑容依舊燦爛。他們這種面對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怎能不讓我動容?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面對苦難堅強不退縮,這是這本書給我的最大的啓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