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親子矛盾的原因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5.98K人 

產生親子矛盾的原因有哪些,現在很多家庭都是會有親子矛盾的,而且過去的認識裏,家庭教育通常認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下面看看產生親子矛盾的原因有哪些。

產生親子矛盾的原因有哪些1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親子衝突,親子衝突是指親子之間猶豫認知、情感、行爲、態度等不相容而產生的心理或外縣行爲的對抗狀態。親子衝突在青春期(12歲---18歲)尤爲明顯。

根據我在心理諮詢中發現的情況,親子衝突涉及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學業、家務、交友、消費、生活安排、着裝打扮、家庭成員關係和個人隱私等方方面面。

諮詢發現,青春期衝突的特點是,青春早起親子衝突開始上升,直至青春中期,晚期則開始下降。青春期的生理成熟和心理髮展不同步會引起相應的社會心理效應,對親子衝突產生重要影響。

親子衝突是雙向的人際互動關係,是親子雙方對人、對事、對物表現出來的不一致,這種表達方式可能是言語也可能是非言語的不一致。一般表現在態度觀念、情緒對立、沉默、迴避、反抗等。

行爲上可能表現爲由消極的情緒對立發展到身體衝突,甚至離家出走、違法犯罪等。親子衝突的成因核心是青少年發展的需求,具體來說既有父母方面的因素也有青少年自身的因素。

產生親子矛盾的原因有哪些

1、青少年方面

進入青春期後,青少年抽象思維開始占主導地位,獨立性、批判性明顯發展,他們開始用懷疑、審視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開始思考社會現象、人生意義等問題,並常常不滿足於答案,使問題富有逆反性和挑戰性。

隨着青少年成人感和獨立意識增強,智力水平、思維能力等不斷提高,他們會努力改變自己的地位,挑戰家長的權威性,不再表現出對家長一味地盲從,會用自己的標準對家長的形象和地位進行重新設定,對家長也有了期望標準、

如果不符合他們的標準,家長的權威就會在他們心中大打折扣。 但這種獨立需求和自我意識卻受到知識和社會閱歷的侷限,往往不能真正的獨立處理事情,其思維也具有片面性,容易偏激,自以爲是、

由於青少年情緒不夠穩定,不能控制自己,常常會因爲小事與家長髮生矛盾,引發親子衝突。 一些青少年學會了喝酒、抽菸等來證明自己的成長,而這種不良行爲又會使親子間的矛盾惡化。

此外,青春期個體內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心理開始封閉,有很多話寧願告訴朋友也不願意給家長講,逐漸表現出與家長溝通上的困難。

2、父母方面

青少年時期最主要的發展任務是獲得成熟和健康的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在沒有人幫助下完全獨立的做出決定、控制生活事務的能力。孩子在兒童期依賴父母,父母約束並決定兒童生活和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方面,青春期的孩子則需要將父母處於支配地位的親子關係轉變爲雙方相對平等的關係。

但是,在許多家長眼裏,孩子永遠是孩子,要求子女絕對的服從自己。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從幼稚到成熟,從依附到獨立,從順從到獨立的過渡階段,希望擺脫父母的束縛。而父母依然習慣於按照幼兒期、

兒童期親子關係的模式對待青春期的孩子,對孩子的保護過多,干涉過多,給予獨立的空間太小,對孩子的信任、尊重不夠,對青少年渴望獨立的心理需求察覺不足。許多,家長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權利和人格。

他們怕給了孩子權利會導致青少年出現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問題,父母仍然將權利控制在自己手中,父母習慣於用自己的價值標準去要求自己,甚至於強迫遵從,因此極易造成與子女的衝突。

產生親子矛盾的原因有哪些2

第一,親子間意願得不到尊重與理解

孩子的意願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孩子3歲以內,他們的主體意願就是和父母在一起,隨時能夠感受到來自父母溫柔的撫觸與濃濃的愛,孩子就是快樂的,安心的;在孩子幼兒園時期,他們會漸漸有自己的小生活。

小圈子、小想法,這個時候的孩子還是願意把自己的想法講給父母聽,但是他們會漸漸發現,父母對他們想法以及做法卻不如他們想象中那般認可與理解;在孩子小學時期,他們已經認爲自己是一個可以獨立的個體。

有更多自己的意願,但也得到更多的阻撓;然後就是青少年時期……越長大,越獨立,越會彼此發現似乎父母子女間是來自兩個不同的星球一樣,也許這個階段會延續到孩子成長爲父母!

這裏理解和尊重就格外重要,不僅僅是說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的意願,其實很多育兒的觀點都指出,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但是我以爲,只要是單方面的付出,任何天平都會失去平衡。所以,父母更要培養孩子早日懂得相互間的理解和尊重。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出現違犯了原則性問題,那麼家長一定不能妥協;但是如果這些硬性的原則是可以讓孩子提前理解的,就是親子間的雙贏。

而僅僅是依靠家長單方的堅持,最後一定會出現一段時期親子間的矛盾。至於孩子其他方面的意願,只要不涉及到原則,就果斷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好了。

另外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交友圈以及學習以外的生活圈,如果孩子願意講,就多聽少建議,即便是迫不及待的想告訴孩子錯了,也依舊要做到有智慧的交流。畢竟有些路,有些錯,只能走過,錯過才能夠真正明白與懂得。

產生親子矛盾的原因有哪些 第2張

第二,父母固步自封偏執於自我權威

雖然說是活到老學到老,但是世間聖人真的很少。作爲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又正處在工作上的中流砥柱,生活本來就不易,空閒的時候就更願意放鬆放鬆自己。所以漸漸地,“學習”這兩個字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沒有了新的東西的融入,“經驗之談”就會自然而然浮出來。所以有時候老子教訓小子,常常會說一句話:“我吃過的米比你吃過的鹽都多”。可是在如今信息高速發達,社會飛速變化的時代,吃的米多又如何呢?

孩子正是朝陽時期,對新生事物好奇感強,接受能力快,學習應用起來得心應手。尤其是網絡時代,更是快餐時代,每一個流行幾乎朝現夕沒;而且孩子世界還有很多他們獨特的與世界交流的方式。

隨着孩子的成長,孩子和父母對事物的興趣點不同,看待問題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樣。這個時候就更需要彼此的包容或者妥協,而不是一味動輒劍拔弩張的必須按照其中某一方的意見去執行。尤其是父母方,如果缺乏時間學習新生事物,就不要有太多自負的觀點去強迫孩子認同。

孩子出於對父母的崇拜而認可,與出於對父母的淫威而妥協,也許短時間內結果是一樣的,但長此以往的效果卻一定是大相庭徑。

第三,父母和孩子之間缺乏正確溝通

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以及相關機構在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企圖通過相關的活動來改變或者完善親子間的關係。但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絕不僅僅依靠一次的“洗腳”互動、一回被彼此感動的痛哭流涕或者一時之間的觸景生情。家庭教育以及親子關係的融洽,將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

孩子是敏銳的,他們可以準確的感知到父母對自己的感覺是真誠還是敷衍。也就是說如果家長壓着火氣和孩子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孩子是完全能夠聽出來的。

偏偏很多家長習慣於用自以爲是的方式和孩子進行無效的溝通後,卻認爲自己在嘔心瀝血的付出,而孩子不聽話;最終依舊忍無可忍的露出本來面目:家長怒氣沖天,孩子滿腹委屈……

如果父母不能夠讓自己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與視線,那麼很多自認爲“我是爲你好”的類似溝通都將是失敗的。與其說一些“我理解你,但是你不能這樣”這樣的話。

還不如直接承認無法理解孩子爲什麼要這樣做,等他來主動解釋或者說明,最後依舊無法認可的話,就坦誠自己的想法,並保留自己說話與建議的權利,然後讓孩子自己去做主就好了。

坦誠以及有智慧的引導,是家長贏得孩子信任的方式;有效的溝通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的;沒有信任感就不會有融洽的親子關係。一切都是相輔相成的,有因就會有果。對待孩子絕不能敷衍,要相信自己種什麼根纔會結什麼果,以身作則是打動孩子的前提。

第四,親子間關係在生活中產生隔閡

你有多久沒有擁抱過自己的孩子了?孩子有多久沒有擁抱過父母了?親子間的和諧關係首先源自於肢體上的相處。父母子女間,隨時的一個擁抱彰顯出彼此無間的親密與相互給予的力量。

也正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擁抱,在含蓄的中國人面前,如果沒有成爲一種習慣或者中間一不留神斷了檔,想要再次擁抱估計就需要有一定的觸因或者一方的勇氣。

這就是無形中的隔閡,於家長來講,明明很愛孩子,卻隨着他們的成長總是不自覺去放大其缺點;在身邊就會不自覺的嘮叨與叱責,又在夜半的時候柔情滿懷或歉意滿滿。

你有多久沒有踏踏實實的打心底兒中認可過自己的孩子了?孩子有多久沒有眉飛色舞的講過自己的生活學習與朋友給父母了?親子間的和諧關係還源自於內心的感受。

孩子不管做了什麼,他心中都能夠篤定父母穩穩的站在自己的背後;而不是父母雖然站在自己的背後自己心情卻惴惴不安。父母不管對孩子施展怎樣的教育。

都能夠確定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無可替代。而這一切都源自於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積累,絕不會一蹴而就。

親子間的和諧與孩子成長到多大沒有直接的證明,但是隨着孩子越長越大,親子關係要麼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勉強着持續,要麼彌足深厚、情深意濃的堅定着存在。是此還是彼,取決於家庭中的每個成員。

今天看到一段話讓我感觸很深:母子間的感情應該是綿長而飽滿的,但對孩子生活的參與程度必須遞減。強烈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恆久的佔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母愛的第一個人物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第二個任務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母子一場,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緣分,深情只在這漸行漸遠中才趨於真實。

母子間如此,親子間同樣如此。在漸行漸遠中彼此獨立又交織,親密感與完全的信任在家庭成員間纏繞,即便遠隔天涯海角,心也在彼此相牽相伴。願我們都擁有這世界最美好的親子情感,一生相伴!

產生親子矛盾的原因有哪些3

1、兒童自我意識成長

經常有家長抱怨說:“孩子很不乖,你讓他吃飯他偏去玩,你給他選蘋果吃他偏要吃香蕉,你給他拿小汽車他非鬧着玩積木……”

這其實是因爲孩子自我意識的萌發,當幼兒能夠獨立行走後,也開始了對外界環境的探索,並不再滿足於被別人控制,而是努力的表述並執行自己要求獨立的願望,這是幼兒獨立性的表現。

2、兒童語言的的發展

由於幼兒在表達意思時不夠明確,媽媽對孩子的表達產生誤解,如果成人仍以自己習慣的方式和幼兒交流,沒有很好的把握幼兒言語發展的這種特點,就很容易引發誤解,造成衝突。

3、兒童情緒情感的需求

2-6歲由於幼兒受認識能力有限、知識經驗缺乏、言語理解能力發展不足、好奇心、求知慾特強等特點的影響,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爲,而是從“自我”出發,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其行爲主要受情境與自身情緒支配。

整個認知活動幾乎全被這幾個有限的特點所支配,並以它們爲中心,沒有概念的守恆性和可逆性,不能協調自己和別人的觀點。因此,幼兒的認知水平及特點決定了他們必然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與成人的不和諧,從而出現衝突。

產生親子矛盾的原因有哪些 第3張

4、父母的素質問題

父母的文化素養的高低往往和重視孩子身心發展的程度成正相關。父母的文化素養高,就會越重視幼兒身心的發展,平時也注意學習有關親子教育方面的知識,用更科學的態度和方法教育孩子。

與孩子的溝通發現問題時,也更容易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使自身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促進了親子關係的發展。親子衝突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而文化素養低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時,往往不理解孩子的願望和心理需求,態度簡單粗暴或一味奉行自我的統治意願,忽略了孩子作爲獨立個體的需求,因而在親子溝通上障礙連連,親子關係很容易惡化,衝突在所難免。

5、家庭環境問題

父母因爲來自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等等,對孩子的照顧難免會出現左支右絀的情況,無法從容的照顧孩子。父母對幼兒的關心和照顧程度也開始降低,親子溝通也相對減少,對幼兒突然的改變就會顯得措手不及,因而容易發生親子衝突。

父母的情緒狀態將主導家庭的情緒氣氛,也直接影響到教育孩子的方式。良好的家庭氛圍主要受父母情緒的影響。夫妻之間和睦相處,能夠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家庭中就會充滿溫馨和親情。

孩子也就會在歡樂、關愛、民主的家庭氛圍中健康成長,親子關係就會比較和諧,親子衝突發生的頻率也就會大大降低。當父母的心情焦躁、情緒狀態欠佳時,教育孩子則會採取簡單粗暴、拒絕孩子的要求或置孩子於不顧的方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