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的發源地和代表劇目

本文已影響2.83K人 

京劇的發源地和代表劇目,京劇的發源地在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以下分享京劇的發源地和代表劇目。

京劇的發源地和代表劇目1

1、發源地:江南地區。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爲主的徽班。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搬演了不少崑腔戲,還吸收了囉囉腔和其他一些雜曲。

2、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爲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爲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京劇的發源地和代表劇目
  

3、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4、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爲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分佈地以北京爲中心,遍及中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京劇的發源地和代表劇目2

京劇,又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

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曆史。另外,“京劇”也是一個網絡用詞,意思同“驚懼”。

代表人物就太多了:

老生:譚派——譚鑫培;汪派——汪桂芬;孫派——孫菊仙;汪派——汪笑儂;王派——王鴻壽;劉派——劉鴻聲;餘派——餘叔巖;言派——言菊朋;高派——高慶奎;馬派——馬連良;麒派——周信芳;新譚派—譚富英;楊派——楊寶森;奚派——奚嘯伯;唐派——唐韻笙

京劇的發源地和代表劇目 第2張
  

武生:俞派——俞菊笙;李派——李春來;黃派——黃月山;楊派——楊小樓;蓋派——蓋叫天

小生:程派——程繼先;德派——德珺如;姜派——姜妙香;葉派——葉盛蘭

旦角:陳派——陳德霖;王派——王瑤卿;梅派——梅蘭芳;程派——程硯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筱派——筱翠花;黃派——黃桂秋;張派——張君秋

老旦:龔派——龔雲甫;李派——李多奎;孫派——孫甫亭

花臉:何派——何桂山;金派——金秀山;裘派——裘桂仙;金派——金少山;郝派——郝壽臣;侯派——侯喜瑞;裘派——裘盛戎

丑角:蕭派——蕭長華;傅派——傅小山;葉派——葉盛章

京劇的發源地和代表劇目3

京劇的發源地在安徽歙縣,這裏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源地。京劇的主要特點是吸收了徽劇、漢劇、秦腔、崑曲等多個劇種的特色,而形成的一種獨特劇種,主要腔調爲皮黃腔。

京劇在剛形成的時候,其實是叫皮黃戲,因爲它主要的唱腔就是皮黃腔,後來改名爲平劇,又因爲平劇進京的原因,再後來才改爲京劇的。京劇是我國的傳統戲劇瑰寶,被認爲是中國的`國粹。

同時,京劇的唱腔節奏也是比較獨特的,是由板式來確定,包括原板、慢板、三眼、流水、快板等,除了一桌二椅,京劇始終象徵着中華傳統藝術,融合文學、表演、音樂、舞美,看似簡單卻能夠帶來京劇純粹的美,所以成爲在地方戲曲中最有代表性的劇種。並且,京劇的發展是比較好的,全國上下對於京劇這種劇種都是比較喜歡的。

京劇的發源地和代表劇目 第3張
  

中國戲曲劇種繁多,而清代後期京劇的形成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京劇吸收、匯聚、熔鑄了衆多地方戲曲乃至其他各類藝術的精華,擁有豐富厚重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標誌着中國戲曲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拉開了近代戲曲之序幕。

以往京劇研究和戲曲史著作對四大徽班進京與京劇形成的關係挖掘得非常充分,這固然在於四大徽班進京後的影響和作用確實顯著,“戲莊演劇必徽班。戲園之大者,如廣德樓、廣和樓、三慶園、慶樂園,亦必以徽班爲主”(楊懋建:《夢華瑣簿》)。

但同時,京劇形成與北京的歷史發展及其文化特色在某種程度上被忽略了。事實上,京劇的最終形成,無論從外部還是內部來看,都與北京歷史文化有着難解難分的聯繫。

對作爲醞釀京劇形成發展的土壤和母體的北京歷史變遷與文化,以及京劇形成具體過程進行深入研究,可以對京劇形成乃至近代戲曲的發展轉型等有新的認識。

京劇的發源地和代表劇目4

京劇的產生及發展成就

道光後期,借鑑吸收了崑曲、京腔之長,徽戲、秦腔、漢調合流之後的一個新劇種--京劇,孕育而生。

顯然,京劇是在徽劇的基礎上,吸納全國多個地方劇中特色的產物。

也即,它將中國諸多地方戲曲特色融爲一爐。

京劇的孕育和產生過程,本身就蘊含着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元素。

它後來被譽爲“國粹”,也名副其實。

這也爲它以北京爲中心,流播全國,成爲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被公認爲“國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京劇產生以後,流派紛呈,人才濟濟,陸續涌現出了譚鑫培、餘叔巖、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等一批名家,在傳承中創造出了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不斷將戲曲表演藝術發展到新高度

京劇的發源地和代表劇目 第4張
  

京劇舞臺藝術,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方面,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達到了“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內涵豐富。

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

它在世界戲曲文化的大舞臺上閃耀着獨特的.藝術光輝,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爲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

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中國戲曲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爲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