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今年極端降水天氣頻發

本文已影響2.9W人 

爲何今年極端降水天氣頻發,在2016年的時候,世界氣象組織就發出了提醒,人類需要面對更熱、更旱、更澇的未來。今年我國的極端天氣事件打破了很多紀錄。爲何今年極端降水天氣頻發。

爲何今年極端降水天氣頻發1

國慶期間,山西連續降雨,造成多地受災嚴重,農田被毀,大量村民撤離。10月3日以來,山西降雨顯著增強,引發了多起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

從2日20時至6日20時,忻州南部、呂梁、太原、陽泉、晉中、臨汾、長治累計雨量突破100毫米,臨汾北部、晉中西南部等地突破200毫米。常年10月上旬山西從未有過如此強勁降雨,太原、陽泉、臨汾、長治、呂梁、晉中大部分地區都創下了10月上旬累計降雨紀錄。

爲何今年極端降水天氣頻發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孟封鎮小武村當地村民稱,村裏停電斷水,莊稼、菜地大多被淹,積水最深的能超過一米半,地裏的玉米都淹了小半截了。山西清徐縣已轉移8個村村民15000餘人,搶險救援工作仍在進行中。

10月6日,山西南同蒲線祁縣至東觀間昌源河大橋橋臺被沖垮,枕木懸空,行車受到嚴重影響,800餘名救援人員攜帶機具趕赴現場,全面搶險。

此外,受暴雨影響,文物建築也受到了損壞,平遙古城牆的第84號內牆發生局部坍塌,坍塌長度約25米,目前未造成人員傷亡。險情發生後,當地政府和文保專家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置工作。連日的降雨加上低溫天氣,也爲救援工作的展開增加了難度。

爲何今年極端降水天氣頻發 第2張

今年北方降雨真的比往年多嗎?首先,今年北京出現降雨72次,相比去年,降雨量增加了九成;京津冀三省市的降水量達到508.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48.8%;河北、河南陝西等省市79個國家氣象站的日降水量突破了9月的歷史極值;遼寧多地出現歷史同期最大降雨量;從河南到山西,北方多個省市降雨量突破了極值。有專家總結到今年華北雨季具有開始偏早、結束偏晚、雨期偏長,總雨量偏大的特徵。

爲什麼今年北方的雨這麼多?據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首席專家朱定真分析,這與副熱帶高壓的異常有很大關係,副熱帶高壓主體強且穩定,位置偏北偏西,副熱帶高壓北側就能把來自南方或太平洋的水汽,不斷向北輸送,使得北方雨量持續不斷。

爲何今年極端降水天氣頻發 第3張

在我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南方雨多、北方雨少,但事實並未如此,我國許多暴雨極值記錄都來自北方,據載入歷史的暴雨記錄顯示,1975年8月上旬的河南泌陽縣林莊,24小時降雨量達到1060.3毫米,是我國大陸的歷史極值。1963年8月上旬的河北內丘縣獐麼鄉,日降雨量達到950毫米。2021年7月下旬的河南鶴壁科創中心,日降雨量爲622.7毫米。

與長江流域梅雨不同,我國華北地區常有強降水發生,其影響系統更加多樣化,既有熱帶系統的影響,又有西風帶系統的影響。因此,北方的降雨更加兇猛可怕。

爲何今年極端降水天氣頻發2

據中國氣象局最新統計數據,9月份北方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1倍,爲歷史同期最多。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遼寧、陝西、山東和山西8省(區、市)降水量均爲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介紹,不同月份我國的極端天氣表現出的特點不一樣。從統計數據來看,我國4月份雷雨大風、5月份龍捲風強對流頻繁出現。6月份以後我國進入主汛期,龍捲風雷暴現象慢慢地轉化成暴雨強降水。7月份,多地出現了極端暴雨過程,8月份暴雨過程持續。到了9月份,秋雨也表現出異常現象,一方面北方多雨水,另一方面南方面臨着高溫。

北京近幾個月的暴雨算是極端天氣嗎?我們今後會面臨更多的極端天氣嗎?極端天氣有什麼影響?周兵對極端天氣與氣候變化做了解讀。

爲何今年極端降水天氣頻發 第4張

疑問一:極端天氣是否越來越多?

周兵:關於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頻發,在2016年的時候,世界氣象組織就發出了提醒,人類需要面對更熱、更旱、更澇的未來。

今年IPCC第一工作組完成的《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發佈之後,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說,該報告“爲全人類敲響了紅色預警”。報告顯示,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是多發和頻發的。

世界氣象組織發佈的最新報告表明,最近50年是過去2000年中地球上最暖的50年,全球變暖是一個事實。然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實,就是目前高頻率發生的極端天氣事件。

今年我國的極端天氣事件打破了很多紀錄。今年以來,全國的平均氣溫是12.8℃,較常年同期偏高了1.2℃,爲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的最高。其中,我國湖南、江西、浙江、湖北等地氣溫爲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

疑問二:極端天氣增多的原因是什麼?

周兵:常見極端天氣的類型有寒潮、暴雨、洪澇,高溫熱浪以及強對流、龍捲風、颱風、者季風以及區域性的`乾旱。

氣象上有一個簡單的定義,極端事件是表現出某種天氣或者氣候變量的值超過了某個閾值,一般這種天氣現象發生的概率比較低,要低於10%以下的概率,纔可叫做極端天氣事件。

天氣過程一般是3~5天,多個天氣過程連起來,就是天氣氣候現象、事件。天氣過程的異常主要是大氣環流的異常。天氣氣候事件長時間的異常,根本原因就是全球變暖加劇了氣候系統的不穩定性。

同時,人類活動導致溫室氣體排放攀升,這都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美國一項科學研究表明,2015年到2017年統計的77個天氣事件中,有62個事件都顯示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產生了重大影響。

爲何今年極端降水天氣頻發 第5張

疑問三:今年北京的雨水偏多,算是極端天氣嗎?

周兵:北京6~9月份的降水,創造了歷史紀錄,肯定是極端、異常的。今年6~9月份,北京的平均降水量已經達到了791.6毫米,較常年偏多了八成,爲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在海淀、民營、昌平、石景山等20個氣象站當中,有9個站都創造了降水的歷史紀錄,其中最大的降水量出現在海淀,爲1093.8毫米。從判斷極端事件的閾值來看,順義、海淀、朝陽等8個氣象站的日降水量都達到了極端事件的監測標準。

另外,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遼寧、內蒙古、山東和山西8省(區、市)降水量爲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長江中下游一帶在8月份出現了明顯的降水,目前,南方仍處在高溫天氣中。經過預測,這種局面可能在10月中旬後發生改變。

疑問四:極端天氣可以提前預測嗎?

周兵:極端天氣的預報和氣候預測,是一項科學性很強的工作。從當前的科學認知和科學技術水平來講,提前一週或更長時間來預報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地點、時間、強度,是我們氣象工作者追求的目標,但是現階段幾乎很難實現精準預測。

氣候預測,既是國際氣候變化研究的前沿課題,又是國家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當中有迫切需要、有巨大需求的問題,極端事件的預測難度更大,挑戰性更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累積效應比較明顯,具體強度、落點的出現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從目前來看實現精準預報是一個挑戰。

現階段,氣候模式是開展氣候預測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也是我們由氣象大國向氣象強國轉變過程中的一個重器。目前國家氣候中心的氣候模式水平,對熱帶地區30天到60天變化週期現象的預報,在國際上處在領先的隊伍當中。同時,我們對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也能提前半年預測。

爲何今年極端降水天氣頻發 第6張

疑問五:面對頻發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公衆要如何做?

周兵:面對頻繁發生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能抱有僥倖的心理,我們公衆在應對氣象災害這方面的素質要得到一些深化。

要提升極端天氣應對能力,需要掌握一定的防禦技能和手段。比如說我們在外面旅遊的過程當中,突然出現雷陣雨、強降水天氣,應該怎麼樣躲避?這些都是需要積累的知識

如何判別雷陣雨天氣對於我們有沒有威脅,跟大家分享“兩個30”。一個是“30秒”,如果看到閃電以後,30秒內能夠聽到雷聲,那說明我們處在雷陣雨的危險區域內,就不要待在室外,趕緊躲避;另外一個是“30分鐘”,如果上一次雷聲過去30分鐘後,還沒聽到下一次雷聲,那說明這次天氣過程已經結束,或者是離開了你所處的地方,你已經處在了安全的區域中。

此外,要及時關注當地氣象部門發出的預警信號,在出門之前要再確認一下天氣預報、預警有沒有變化或者是否升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