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孩子要擺點燈宴

本文已影響2.96W人 

生男孩子要擺點燈宴,能夠生一個男孩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農曆正月初二到十六的時間,在很多地方都有掛燈的習俗,而掛燈節是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上年生有男孩的人家要到社頭、祠堂和自家廳堂掛燈。以下分享生男孩子要擺點燈宴。

生男孩子要擺點燈宴1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有些地方爲確保家裏可以傳下男兒,就在神靈前許下誕生男丁並可以順利長大成人的心願,家裏有男丁誕生就必須進行“還願”,“還願”的過程便逐漸形成了“點燈”的習俗。“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有些地方便有“點燈”以祈“多育兒”的習俗。

比如湛江的南三島(湛江多地均有,略有差異,南三島上不同村莊也有一點差異),每年正月初十,育有男丁的家庭,可根據情況(年齡不定,有的孩子幾歲,大的甚至幾十歲也有),進行“點燈”儀式,但是如果在生男孩點燈的過程中燈滅了是非常不吉利的。

“家中若添丁,今日必上燈”,今天是地日,爲啥要上燈?如何上燈

今日是農曆的正月初十,是民間傳統的“地日”,也是“石頭日”,同時還是“上燈節”,到底什麼是“上燈”呢?俗話說:“家中若添丁,今日必上燈”,是啥意思?

地日有啥寓意?

數字從一到十,九爲陽數之極,十爲陰數之尾,陽爲天,陰爲地,所以正月初九爲“天日”,正月初十爲“地日”。地日也就是土地的生日,也是石頭的生日。古人認爲,組成萬物的基本元素就是木火土金水,其中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就是四季的特徵。

而土居於四季之中,居於方位之中,對應天之黃龍,故而土生萬物,又是萬物之庫。因此每個季節的最後一個月都屬土,也就是“辰戌醜未”四個月。所以土生木火金水,土爲太極,同樣“木火金水”合而爲一就是土,也就是四象歸一就是土。

因此土中可以產出金屬,可以流出水源,也可以長出樹木,樹木可以生火,同時木腐朽之後就是土,金鏽盡之後也是土,火燃盡之後還是土,水遇土而入。所以五行都是在土中循環往復的。當然人也是由五行組成,故而要入土才能爲安,入土才能循環。

所以“土”就是萬物的出生之地,而“地日”也就是“土日”,也是“石頭日”。於是地日“認石頭”就成了一種習俗,所謂“認石父”,也就是讓孩子認石頭爲父親,因爲石頭堅硬無比,可以保護孩子健康成長,寓意着孩子像石頭一樣結實而長久。

生男孩子要擺點燈宴

什麼是“上燈”?

正月初十也是上燈節,這是一個古老的習俗,早在漢朝時期就有了,一般“上燈節”爲五天,共分爲三個步驟,分別爲上燈,暖燈和落燈。從正月初十的零時開始“上燈”,也叫“開燈”,而這種上燈是專門爲孩子祈求平安的。

在《岑溪縣誌》中記載說:“每年正月初十,添了戶且爲當年正月初十前出生,已滿月的人家,都要在這一天懸燈慶祝”。“上”也就是“懸掛”的意思,而“燈”通“丁”,所以家中生了男孩就被稱爲“添丁”,與“添燈”諧音。

意思就是前一年家裏生了男孩,並且是在正月初十之前已經滿月的孩子,到了正月初十這一天就要“上燈”,也就是“添燈”。如果沒有滿月,則上燈的時間就到了下一年的正月初十。

在上燈時,一般是孩子的父親帶着鞭炮,從自己家門開始一直放到村中的社根,然後將花燈懸掛在燈棚中,花燈上寫有男孩的名字。“社”指的是村中土地爺居住的地方。

之後村中負責寫族譜的長輩見到花燈後,就會把燈上面男孩的名字寫進族譜。在“上燈”這一天,最先祭拜祖先,也就是告訴祖先,家裏“添丁”了。並且要擺酒席招待村中人,俗稱“請燈酒”。

上燈之後還要“暖燈”,也就是從正月十一之後,長輩要早晚到燈前觀看,並且要往燈中添油和祭拜,以確保花燈日夜不滅,代表香火不斷。到了正月十六日,將花燈取下來懸掛於祠堂或者客廳中,謂之“落燈”。

這種習俗就是希望孩子能得到祖先和土地爺的保護,可以健康成長。之所以在“地日”這一天上燈,就是因爲土地是萬物之母,是萬物的出生之地。所以說“家中若添丁,地日必上燈”,是人們對孩子的`一種期望。

生男孩子要擺點燈宴2

玉林土地肥沃,氣候溫和,一年四季皆可耕種,而在田地上耕作的主勞力男丁顯得尤爲重要,所以在鄉村家中生了男孩,新添了男丁是一件大喜事,初十掛燈尤其顯得隆重熱鬧。去年2月9日,記者在福綿區沙田鎮水對嶺村體驗了一回隆重的初十掛燈儀式過程。

去年,水對嶺村7戶人家添丁,今年初十當天村裏要掛7盞花燈,熱鬧非凡。要掛燈的幾戶人家一大早就開始忙碌了,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上午,各家邀請的賀喜舞獅隊陸續到達,各舞獅隊在路口碰面時都會按規矩對舞一番,就此拉開掛燈儀式的序幕。

午後3時是掛燈吉時,各戶的.花燈在祖輩的護送下送往社頭、祠堂。一路上羣獅舞動、鞭炮齊鳴、鑼鼓喧天,道路兩旁圍滿了前來觀看的羣衆,熱鬧程度不亞於元宵節。

拜祭過後,各家的花燈並沒有掛在社頭和宗祠,而是各自送回家,掛在家裏廳堂上。隨後,各個舞獅隊在村裏舉行了舞獅表演。酒席後,還有歌舞雜技晚會,把掛燈活動帶入另一個高潮。

生男孩子要擺點燈宴 第2張

除了玉林本地,下轄的各縣市也有掛燈的習俗。每年正月初十,是北流下里(北部鄉鎮)特有的風俗節日---掛燈節。按風俗,凡在上一年出生的新生兒如是男孩,男孩家中會在次年的農曆正月初十日,要懸燈慶祝,俗謂“掛燈”。

因此每到正月初十這天家人會爲其大擺上燈宴,歡飲掛燈酒。如果是到正月初十這天還沒滿月的小男孩,就要等到明年的正月初十再掛燈,這叫掛老燈。這個掛燈酒就等同於其他地方的滿月酒,但它的特色在同一年裏不管是哪月哪天出生的男孩兒都要等到正月初十這xx掛燈。

燈在嶺南民間有“光明”和“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而“燈”與“丁”諧音相同或相近,代表生男孩。在我們北流下里,城鄉習俗都把正月初十稱爲“頭燈”日,正月十六日稱“完燈”日。“初十日,凡生子家買紙掛燈祖祠神廟以爲慶。古時有上元節盜富家燈盞,置牀下令人有子。

每年的,正月初十就變成了北流下里人全民的飲酒日。在這喜慶的日子,生男丁的就算家中很貧窮的人家也會向親朋戚友借來錢物擺上二三桌。有錢人家就是幾十上百桌。親戚朋友都帶禮物來道賀,主家設宴招待,是謂請掛燈酒。

現在的城區裏的人都多是老家在鄉村的,如果有孩子上燈,就讓父母在家設宴宴請老家的親戚朋友們,自己在城裏的酒家飯店宴請離城裏近的親戚朋友同學。到了十六這天早上過神,把初十在社主公上的燈奉回家來,這個掛燈節纔算完滿結束。

在北流,“掛燈”發展到今天,已經是個盛大的傳統節日了。每當正月初十來臨,街上掛滿花燈,任人採購。一般上燈人家要買回兩到三盞燈,一盞掛在廳堂,一盞掛在家鄉村裏所屬的寺廟。每盞燈裏要包兩顆卵石,表示後繼有人,可以傳宗接代。全市的大小飯店,全都爆滿。

有的在一個月前就訂了酒桌,少則十幾桌,多則上百桌。有的酒店擺四輪,上午9點開桌,12點一輪,下午3點又開桌,6點又一輪。誰都有三姑六婆,七叔八舅,添丁了,掛燈了,可喜可賀,封紅包,喝喜酒。城裏人到各家飯店,農村人走村串戶。有人說這是全體北流下里人的“飲日”(喝酒日)。

生男孩子要擺點燈宴3

哪些地區有過年點燈的風俗

河南、惠州、客家人,潮汕等嶺南地區都有這一風俗。

竈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元宵節點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

潮汕等嶺南地區,從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別是元宵當天,家家戶戶都要點燈,而如果去年元宵以後家中生有男孩,則要到鄉中宗族祠堂的燈架上掛上燈籠,以昭告鄉里加重添了丁,接受來自鄉親的祝賀。

廣州過去在正月十二這天有替牀頭婆開燈之俗,祈求保佑孩子健康平安長大。而正月十三要在廚房點竈燈,直點到元宵夜。

因爲長期處於農耕社會的中國,家庭的男性勞動力對於家族興旺非常重要,男孩子的出生對於整個家族來說都是一件喜事。古時生男孩有着添丁一言,而丁與燈 在許多方言中諧音。因此元宵夜點燈、吊燈的習俗也有添丁的美好祝願。

生男孩子要擺點燈宴 第3張

擴展資料:

春節傳統習俗:

1、貼春聯:春聯,每逢春節人們都會貼春貼,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寫成對聯的又叫春聯。傳統春貼是由人手以毛筆書寫,但亦有機器印製的春貼。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但不是每幅春聯都有橫批。

2、剪窗花,貼門聯:過年過節前會剪一些喜氣洋洋的,寓意吉祥的窗花貼貼。

3、掛年畫: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漢族民間藝術之一,亦是常見的民間工藝品之一。清光緒年間,正式稱爲年畫,是中國漢族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大都用於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故名。

4、舞龍燈:舞龍在起源於中國的傳統舞蹈。舞龍和舞獅,古時是在一年中的大型節日裏面節目之一。隨着華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現在的舞龍文化,已經遍及中國、臺灣、香港、東南亞,以至歐美、澳大利亞、新西蘭各個華人集中的地區,成爲中華文化的一個標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