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情人節到底是哪一天

本文已影響8.66K人 

七夕節當天。

中國情人節到底是哪一天1

這個節日起源於古代中國的一個傳說,講述了一個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牛郎和織女是兩顆星星,他們渴望相見,但天河阻隔了他們。然而,仁慈的天帝被他們的堅貞愛情所感動,允許他們在七月初七相會,由天河上的鵲橋連接。

因爲這個美麗而感人的傳說,七夕節成爲了慶祝愛情和浪漫的特殊日子。在這一天,情侶們會一起慶祝並表達對彼此深深的愛意。許多年輕人選擇七夕節作爲結婚或求婚的日子,寄託着他們對美好婚姻和長久愛情的祝福。

在中國,七夕節也有一些傳統的習俗和活動。一些年輕的情侶會在這一天一起吃浪漫的晚餐或約會,送對方禮物,表達愛意。女孩子也會在晚上用編織的竹葉或紙寫下自己的心願,然後把它們放到水中,希望自己的願望能夠成真。

總而言之,七夕節是中國真正的情人節,這一天象徵着堅貞不渝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這個節日以它的浪漫和祝福讓人們心生敬意,並提醒我們珍惜和傳承愛情的力量。無論是情侶還是夫妻,七夕節都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可以用來慶祝、表達和加深彼此間的'感情。

中國情人節到底是哪一天
  

元宵節作爲中國情人節的理由

元宵愛情元素

充滿詩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節,往往與愛情連在一起。歷代詩詞中,就有不少詩篇借元宵抒發愛慕之情。北宋歐陽修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抒寫了對情人的思念之苦。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

未婚男女藉着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爲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辛棄疾寫道:“衆裏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

中國情人節到底是哪一天2

中國情人節是每年的農曆七月初的七夕節。

關於七夕節: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改爲陽曆7月7日)。

因爲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爲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爲“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情人節到底是哪一天 第2張
  

七夕節的來歷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的淵源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如《詩經·大東》:“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還有明代羅頎《物源》曰:

“楚懷王初置七夕。”不過那時候的七夕,是祭祀牽牛星、織女星,並無後面的故事。直到漢代,其細節才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繫起來,並且正式成爲屬於婦女的節日。如東漢應劭撰的《風俗通》

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爲僑。”又如《西京雜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

中國情人節到底是哪一天3

2023年七夕節情人節是8月幾號

2023年七夕情人節具體時間:公曆8月22日,星期二,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爲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七夕節的傳說

關於七夕節牛郎織女的傳說有很多的版本,這個故事也流傳了近兩千年,大概的情節就是:織女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女兒,牛郎則是人間的放牛娃。牛郎從小失去了父母,跟着哥哥嫂嫂過日子,但是哥哥嫂嫂待他不好,所以他終日只能與牛爲伴。

有一天,這個老黃牛竟然說話了,他告訴牛郎,過兩天會有仙女下凡,她們會在附近的小河邊洗澡,只要你偷了其中一個叫織女的仙女的衣服,她就不能回到天上,就會做你的妻子。這一天,牛郎真的偷了織女的衣服,織女不能回到天上,後來織女就做了他的妻子。

牛郎和織女就這樣結婚了,每天男耕女織,好不快活。一年之後,織女爲牛郎生下來一兒一女,湊成了一個“好”字。後來王母娘娘發現了他們的事情,就把織女抓回天庭。從此牛郎和織女天地相隔,織女每天以淚洗面,牛郎則苦苦尋求上天的方法。

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打動了天上的喜鵲,爲了幫助他們想見,每年七月七日這一天,成千上萬的喜鵲架起一座大橋,讓牛郎和織女可以相會。之後,天上就形成了牛郎星和織女星,牛郎星旁邊的還有兩顆小星星,就是牛郎和織女的孩子們。

七夕節的來歷

七夕,原名爲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着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他們認爲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中國情人節到底是哪一天 第3張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

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爲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爲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

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爲“喜中帶吉”月。因爲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節的風俗習慣和傳說

祭月之儀

夏人的文化裏上古遺傳的.祭祀月神,多在朔日,即一七、二七,有認爲盛於漢代的十五祭月,也是對二七日的小小修正。

古時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習俗,在傳統文化裏,月亮始終是女子的祥瑞。她們常常對月祈願或傾訴心事。古來自有女子拜月的傳統,尤其是七夕、中秋。貂蟬祭月的傳說大約是最動人的畫面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