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食物鏈圖片

本文已影響1.19W人 

自然食物鏈圖片,食物鏈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存在,食物鏈的頂端和尾端都是有很大的聯繫的,這兩者之間的內容有很大,下面介紹自然食物鏈圖片。

自然食物鏈圖片1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是兒時經常聽到的歌謠,這是爲什麼呢?走進武漢科技館生命展廳生物之間的關係展項,揭開其中的奧祕。

此展項分爲兩個部分。其一:珍稀藥材金釵石斛,生長在陡峭的懸崖石壁或高大樹幹上,周圍常有鼴鼠陪伴。鼴鼠喜歡金釵石斛的香味,金釵石斛以來鼴鼠的糞便生長。益蟻住在空心的蟻棲樹莖內,以樹爲家,並防止齧葉蟻吃其葉子。這其實是我們所說的共生生物,它們緊密纏繞在一起,讓人們很難將二者區分開來。如果分開,兩方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或一蹶不振,或死亡。

文章開頭提及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就是展項展示的第二部分了。如同蝗蟲吃莊稼,青蛙吃蝗蟲,蛇吃青蛙一樣,假如把青蛙都消滅了,會怎麼樣呢?生態系統中貯存於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在生態系統中層層傳導,通俗地講,是各種生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係,把這種生物與那種生物緊密地聯繫起來,這種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關係彼此聯繫起來的序列,就像一條鏈子一樣,一環扣一環,在生態學上被稱爲食物鏈。

自然食物鏈圖片
  

一個生態系統中常存在着許多條食物鏈,由這些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結成的複雜營養關係爲食物網。

生物之間的複雜關係,導致生物的生存與發展緊密相連。而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繁多,並且在生態系統分別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們在能量和物質運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又可以歸納爲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整個生物圈,各個生態系,生物與生物間,就是在這種矛盾對立統一的關係中,息息相關、共存共榮。

自然食物鏈圖片2

概念釋義

名詞解釋

食物鏈是一個複雜的、環環相扣的體系,生命體彼此之間以及和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營養物質也從一個生物體、植物或動物傳遞到另一個。地球上沒有任何生命形式能夠保持隔絕並獨立於環境或其他的生命形式,無論是海洋還是陸地上的生命,都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永無休止的生死循環。無數的細小生物形成了食物鏈的基礎,而頂部則是大型的生物。

主要特點

第一,同一食物鏈中,常包含有食物性和其他生活習性極不相同的多種生物。如各種植物、動物、微生物,它們可以分級利用自然所提供的各類物質,獲取食物,提供產品,從而使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形成的產物得以充分利用,使有限的空間養育衆多的生物種類。

第二,在同一生態系統中,可能有多條食物鏈,它們的長短不同,營養級數目不等。由於在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過程中,每次轉化都將有大量的'化學潛能變爲熱能消散,因此,自然生態系統中營養級數目是有限的。在人工控制下,食物鏈的長短可以調節。

第三,在不同生態系統中各類食物鏈的比重不同。在森林和草場生態系統中,植物淨生產量的大部分進入腐食食物鏈;在農田生態系統中,作物生產的有機物質大部分作爲收穫物被人取走,而留給腐生食物鏈的很少,僅佔初級淨生產量的20%~30%。

第四,在任何一個生態系統中,各類食物鏈總是協同起作用。例如,在一個農場生態系統中,不僅有各種植物發端的活食性食物鏈和混合食物鏈,還存在各種殘屑發端的腐食性食物鏈,它們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協同起作用。

自然食物鏈圖片 第2張
  

食物鏈

歷史沿革

1927年,英國生態學家埃爾頓(Charles Elton)撰出《動物生態學》一書,提出食物鏈、食物網、食物體積、生態位、數量金字塔四項原理,闡述所有動物直接間接依賴植物作爲能量來源。這一著作的問世,標誌着動物生態學學科的建立。

20世紀40年代,美國生態學家林德曼使食物鏈進一步發展,他將衆多的動植物與人類生養關係聯繫起來,分析了各種食物鏈,並以太陽能爲主線加以貫穿,提出了“能量流轉”的新概念。

名詞辨析

食物鏈—食物網

食物網是在一定時間內特定地區食物鏈的複雜交叉。科學家們利用食物鏈來考察食物鏈中動植物之間的關係以及植物和動物自身之間的相互關係。食物網則更難確定,因爲在不同地區(以及不同食物鏈)的物種之間的關係並不那麼容易理解。對於食物網的科學解釋往往是猜測的結果。

術語分類

自然界的所有食物鏈,依據食物類型的不同,可分爲捕食食物鏈(放牧性食物鏈)、腐食食物鏈(碎屑性食物鏈)、混合食物鏈和寄生食物鏈四種類型。

捕食性食物鏈是由植物到草食動物,再到一級肉食動物和二級肉食動物等環節構成的食物鏈。它是以直接消費活有機體或其組織爲特點的一種食物鏈。捕食性食物鏈的成員自小到大,由弱到強,這與捕食的能力有關。

腐蝕性食物鏈(碎屑食物鏈或殘渣食物鏈)以死的有機體或生物排泄物爲食物,通過腐爛、分解,將有機物分解爲無機物質的食物鏈。

混合食物鏈既有活食性生物又有腐食物性組成的一種食物鏈。

寄生食物鏈是以小生物寄生於大生物的身上,並以大生物的營養爲生構成的一種食物鏈。這類食物鏈中生物成員有自大到小的趨勢。

價值意義

研究意義

食物鏈對直觀描述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深入研究生態系統功能的基礎有重要意義。環境受到某些有害物質污染使水生食物鏈和陸生食勒鏈首端的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受到污染物的污染。

食物鏈(網)上不同營養級生物之間存在能量遞減效應,高位營養級生物需攝入大量低位營養級生物作爲食物,才能滿足自身生存和繁衍的需要。這使原本在環境介質或低等生物體內水平很低的有害物質逐級放大,終致食物鏈頂端的高位營養級生物體內有害物質的水平比最低營養級生物高出上萬倍甚至數十萬倍,使污染物在高位營養級生物體內發生富集,稱爲生物富集(biological enrichment)。

食物鏈(網)的此等生態學特徵也是環境衛生學研究污染物對人體產生慢性健康危害的主要理論依據。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遷移的過程,不同生物體內有害物質的濃度隨營養級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現象稱爲生物放大作用。高位營養級生物與低位營養級生物體內有害物質的濃度之比稱之爲生物放大係數。生物放大作用最終的結果是使高位營養級生物體內達到很高濃度,可對最高位的人類健康構成極大的危害。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斷從環境中攝取濃度極低的污染物,在體內逐漸聚集,使該物質在生物體內達到相當高、甚至引起其他生物或人中毒的濃度。生物富集係數是指食物鏈上某種生物體內有害物質濃度與相應環境介質中濃度之比。

應用領域

生態農業

生態系統中有各種動物、植物、微生物,它們之間通過食物、信息相互聯繫在一起,彼此相互制約。按照這一原理,在生態農業建設中,一是要巧設食物鏈,掌握好系統中農業植物、食草動物、食肉動物之間的量比關係,合理組織生產,挖掘資源潛力;二是在食物鏈中增加新環節或擴大已有環節,使有害生物得到抑制,使食物鏈中各種生物能更充分地多層次地利用自然資源,增加系統的穩定性,還可以使原來不能利用的產品再轉化,增加系統的生產量。

養殖業

中國許多研究工作者應用食物鏈理論指導畜牧業生產,建立了多種多樣的畜牧業生態工程,出現了許多農牧結合的生產模式,並在生產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所有這些模式,可以歸結爲5大類24種模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