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耳環最原始的作用

本文已影響2.72W人 

中國耳環最原始的作用,隨着人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追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以前的吃飽穿暖已經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了,現在會追求美麗,佩戴耳環裝飾自己。以下分享中國耳環最原始的作用。

中國耳環最原始的作用1

耳環,又叫作「珥」或「璫」,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穿耳文化在宋代及明代相當流行,一般可分爲耳環及耳墜兩種。耳環最原始的作用有一下幾種:

耳環=早日歸還

耳環,諧音爲兒環,當中有早日歸還的寓意。據說以前當女生出嫁時,父母都會給她們一對耳環作嫁妝,並盼望在婚後會早日歸還探望,不要嫁人後便不理會父母。可見小小的耳環埋藏着父母的擔憂之情。

醫治失明的工具

原來古時耳環是有治病的功能!相傳在古時有位女子不幸失明,很多太醫都說不能治癒。但後來她遇到一位名醫,並說在耳垂附近穿針便能醫治失明,結果她真的能重見光明!這位女子非常感激名醫的相助,並拜託人制作一對銀色耳環。一來是爲了掩蓋手術後的耳洞,二來是用它來提醒名醫的幫助。想不到耳環力量如此強大,竟然連失明也能治癒。

中國耳環最原始的作用

防止女性[偷]情的監視武器

耳環的另一功能,是專門給那些揹着老公[偷]情的女人。當時有些女人會趁另一半熟睡時,離開家中密會情人。故另一半知道後,他們都會爲妻子釘上耳洞,並帶上金屬圓形耳環。當她們有逃走的念頭出現時,一動耳環便會發出碰撞的聲音而被發現。在古時,男生可光明正大地花天酒地,但女生[偷]情卻是死罪,並且被強行釘上耳環作監視武器。

情場經驗的證據

在未有「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貞節規條前,男女來往是比較自由。據聞當時女子在街上遇到心儀的男子時,她們會主動邀約到家中留宿。男生在答應後的清晨,他們會送上一隻耳環給對方留念。故當時如果女子的耳環數量愈多,則表示情場經驗愈豐富。

後來,經過時代的變遷,耳環成了女人喜歡的飾品。

中國耳環最原始的作用2

耳環最原始的作用是一種約束,或者是一種標誌。這種標準和約束不是積極向上的,而是具有消極卑下的意味。

古代的中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有一句話叫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損也可謂之孝。如果你沒有經過父母的同意,隨便對自己的身體做出了損害這其實是一種不孝順父母的行爲。打耳洞戴耳環就是一種不孝順的行爲,爲什麼還有人會這麼做呢。

因爲耳環是針對女人而設置的。深受古代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耳環最初它不是裝飾品,而是一種烙印。明朝有一本書書裏面就說,女子穿耳戴耳環,自古皆爲之乃爲j者。給女子打上耳洞,然後穿上耳環,就說明這個女人是卑j的。而且還會給他們戴上手鍊兒,戒指,還有腳鏈,都是提醒她們不要隨意外出,必須時時刻刻,生活檢點,行動謹慎,不要有太過隨意和活躍的行爲。

所以在宋朝以前,這都是一種被迫的行爲,女孩子們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都必須接受這個行爲。

中國耳環最原始的作用 第2張

宋朝以後纔可以叫做一種裝飾品,在此之後也漸漸分化出了耳環和耳墜了兩種裝飾品。耳環諧音爲兒還。父母希望是女孩出嫁之後,送給你一副耳環,希望你在婚後可以回來探望,不要在嫁人之後忘記自己的父母,掛在自己女兒的耳朵上,象徵時時刻刻聽到了父母的叮囑。

當然了傳說耳環還具有另一個作用,就是起到一種監視的作用。傳說有些男子爲自己的妻子打造耳環掛在她們的耳朵上,以防她們不守婦道,離開家庭密會情人。那種圓形的耳環,在他們離開的時候會發出碰撞的聲音起到一種提醒警戒的作用。

中國耳環最原始的作用3

耳環的來歷

現如今很多愛美的姑娘都喜歡在耳朵眼兒上打個洞,佩戴各種時尚靚麗的耳朵飾品,種類大致可以分爲耳環、耳釘、耳墜這三種。其實這玩意兒並不是舶來品,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古中國,就已經有女人佩戴了,當時人們稱之爲“璫”。

東漢劉熙在其著作《釋名》中就曾有過記載:“穿耳施珠曰‘璫’。興於蠻夷,盛於華夏。”《孔雀東南飛》中也有“耳着明月璫”這樣華美的詞句。

那麼這耳環究竟有何意義呢?難道真的就是裝飾這麼簡單嘛?非也。耳環,顧名思義,盼望兒早日歸還。有句俗話說得好,“不上轎不扎耳朵眼”,女兒出嫁時佩戴的飾物,寓意:常回家看看!

中國耳環最原始的作用 第3張

那麼它最初又是來自於哪裏呢?

耳環的起源是爲了在人體上做明顯的標記,最早在耳朵上穿孔戴環是“卑賤者”的象徵,比如奴隸身份和罪犯身份。

此外,女子戴耳環是爲了警示忠貞,在一個部落裏如果有婦女不甘寂寞,太過活躍,人們就爲了提醒她們生活檢點,便在女性耳朵上穿孔,掛上耳珠。這些風俗流傳到後世,漢族的`婦女幾乎人人都自幼在耳朵上穿孔戴耳環,也顯示出古代女性地位的卑微。

從考古資料上看,中國穿耳的習俗形成於夏朝時期。到了宋代以後,由於禮教思想氾濫,社會對女性的控制加強,穿耳之風也空前盛行,成爲女性的獨特記號。

中國耳環最原始的作用4

人們爲什麼戴耳環

中國明清時開始戴耳環,之前是不戴的,這可以一直前推至漢唐,漢唐時是不戴耳環的(但現在拍的有關唐朝的影視都有耳環,參看右圖,唐朝的仕女是沒有耳飾的。)。這一時期之所以不戴耳環是受了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孝經》開篇即說:“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因此,儒家文化認爲,穿耳打孔是“毀傷身體”,是大不孝,因此,不論男女,都一律不戴耳環。漢唐的史料記載,雖然中原人不戴耳環,但是外人卻戴,這些外人也就是當今的外國人,蒙古人,以及南方少數民族。

國人開始戴耳環是從明清開始,主要是受蒙古人的影響,特別是清兵入關之後,國人受蒙古人影響基本都戴起了耳環,但似乎還只是限於女性,中國男人(主要指漢人)戴耳環,恐怕是現代纔有的事情。

少數民族戴耳環,原始部落的人也戴耳環,實際上,少數民族是從原始部落到現代人的一種過渡,因此,我們可以跨過對少數民族的研究,而直接去關注原始部落。可以想見,中國原始部落時期的人應該也是戴耳環的,但這隻限於推測了。現在可見的中國的原始部落已經比較少了,除五十六個民族之外的稱爲“人”的倒還有不少(人數少,稱不上族),如摩梭人、夏爾巴人等

這些人是介於少數民族與原始部落之間,還保持着比較原始的生活方式。中國的基諾族(見右圖)是直接從原始部落跨入現代社會的民族,變化非常大。基諾族不論男女都穿耳孔,但現在男人戴耳環的也不多了。就世界各地而言,保持着原始部落生活方式的族羣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是印第安人與土著人。這些人不論男女都戴耳環。

中國耳環最原始的作用 第4張

我之所以要分析到原始部落,是因爲,這是戴耳環的源頭。我們必須要知道,對於原始人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恐怕無外乎兩個,一個是種類的繁延,一個是生存。也就是說,原始人的行爲都與這兩個條件分不開,這也當然包括了戴耳環這一行爲。所以,戴耳環對於原始人來說,從種類的繁延上而言,是出於吸引異性的目的,從生存上來說,是要增加自信,威嚇敵人。

吸引異性主要表現在女性方面,威嚇敵人主要表現在男人方面,也就是說,女性戴耳環是爲了吸引男性,男性戴耳戴是爲了威嚇敵人。

原始社會之後就到了奴隸社會,私有制產生,貧富、地位有了差距,這時,戴耳環的意義也發生了變化,這時就出現了第三個意義,就是爲了顯示財富與地位。而這種意義到了現代就顯得更爲突出。

到了現代,又出現了第四種意義,就是爲了彰顯個性。

最初男人戴耳環是爲了威嚇敵人,因爲戴上特製的耳環會讓男人顯得更強壯與威猛(當然不是現在耳釘那種形式)。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種族間的衝突越來越少,這種威嚇他人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在世界範圍內,男人都逐漸不再戴耳環,包括一些少數民族或部落的男人。基諾族就是個典型。

所以,我們從這裏也就可以知道,爲什麼現在的一些男性還戴耳環,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延續了威嚇他人的意圖。所以,[黑]社會中的人、街頭混混更有可能戴耳環。至於說一些男名星戴耳環(如右圖李亞鵬),也是爲了增加自己的雄性力量。

但是,必竟時代不同了,現在戴眼鏡或名錶似乎比戴耳環的男人更強勢,必竟現在的競爭靠的不是爭鬥,而是知識。因此,那些模仿名人戴耳環的男孩自己感覺酷,但往往給人不倫不類的感覺,較少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

做個小總結,戴耳環主要有以下四種意義與目的:

1、 吸引異性,這種意義主要表現在女性身上;

2、 威嚇他人,這種意義主要表現在男性身上;

3、 顯示財富與地位,這也主要地表現在女性身上,並偏向於中老年婦女,在現代社會有很重要的意義;

4、 彰顯個性,這主要表現在現代社會中,主要是以青少年爲主,也包括男性在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